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章:恶性循环 (2 / 3)
崇祯十年,江南粮食价格暴涨,更多的老百姓难以为继,选择移民海外的升斗小民暴增。
江南移民的整体素质强于内地,能写会算的人不少,因为江南的识字率是大明最高的存在。
黄家宣传队不仅仅面对升斗小民进行蛊惑,他们还邀请江南读书人座谈,送给他们世界地图,让他们能够拓宽视野。
渐渐地有童生和生员也开始拖家带口去琼崖郡王领地争取获得做官的机会,浙江绍兴的读书人最多。
那是因为绍兴是个学霸辈出的地方,读书人每年都在增长,可是秀才、举人的名额有限,竞争白热化。
他们得知在琼崖郡王那里不需要经过变态的科考,只要认真做事读新学就有可能成为官老爷光宗耀祖,许多科举无望读书人选择去读新学换种活法。。
黄胜大举从江南移民,目的是让自己体系的老百姓多元化,有利于黄家体系的发展,但是给大明造成了不良后果。
由于大量的织造作坊倒闭,朝廷的赋税只能摊薄到还在苦苦支撑的织造厂,恶性循环形成了,更多织造厂逼迫关门,最后导致许多有资本的业主主动去海南岛、交趾重新创业。
江南人口开始流失,资本逼迫外逃,悲催的大明又少了税赋,少了钱粮,应对危机的能力直线下降。
崇祯十年秋,崇祯龙书案头堆满了奏折,皇帝面对的是十数万官军要粮饷,数百万老百姓失去了家园需要朝廷赈济。
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局势,清军和流寇祸害的地方会越来越多,那时候需要赈济的老百姓会超过千万。
因为流寇、清军都貌似文明了点点,大多数只抢掠不故意杀老百姓,他们扔下嗷嗷待哺的饥民无疑加剧了朝廷的负担,面对如此危局崇祯束手无策,他传旨平台议事。
面对大群老臣,年轻的崇祯皇帝再也受不了煎熬失声痛哭。
道:“朕继位以来无日不如履薄冰,可谓兢兢业业,可是大明局势竟然糜烂如此,大明难道要亡于朕之手?呜呜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