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章:恶性循环 (1 / 3)
高迎祥等人造反有了经验,他们属于轻车熟路,依旧采取攻取地就把所有的食物集中管理,老百姓跟着他们就会得到食物。
不跟着流寇行动的老百姓少之甚少,没有了家园和食物如何生存?
贼头们用这种裹挟的法子迫使老百姓变成流民,渐渐地发展成为流寇,人口基数大了被流寇的百姓自然多出数倍。
留在山陕、河南的黄家人马只不过经营了几个点而已,面对数十万分不清是民还是匪的队伍也不能攻击。
因为流民、流寇人数太多,超过了黄家留守人员承受的极限,即便成功袭击流寇老营人马夺下这些百姓也无济于事。
因为流寇忽然爆发裹挟范围太大,粮道被截断,黄家据点也在苦熬,粮食不够只能有选择救部分人。
中原大地水深火热,锦绣江南也殃及池鱼。
朝廷的苛捐杂税加再加老百姓的生活日渐艰难,这还仅仅是开始,由于多地缺粮,相对太平的江南成为了购买粮食的首选地,直接导致江南的粮食直在上涨。
由于黄家体系想大规模从江南移民,因此采取了些商业竞争手段。
汉人的开拓精神不够,小富即安,江南的老百姓能够得到温饱,响应黄家海外移民号召的寥寥无几。
崇祯九年,南直隶军情处配合“华夏大钱庄”在江南所有的县城都张贴了招工广告,以高于当地工钱两成的出价招募织工,可是应者寥寥。
后来逐渐增多,那是因为松江布的价格忽然下降三成,许多织布厂生产的松江布得不到文利润还要倒贴。
黄胜早在六年前就有足够实力打垮还是采取作坊式生产松江布、丝绸的江南业主,为了不让太多老百姓失去工作故而没有这样做。
如今不需要瞻前顾后,因为所有的失业织工,黄家都能够接纳去海外安置,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江南有水运的便利,黄胜能够确保不让个江南百姓饿死迁徙途中,大范围招商引资吸引劳动力来海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