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钓鱼 (4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27章 钓鱼 (4 / 8)
        其实“三农”肇始于这样一句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农民问题解决得好,农民是顺民。农民问题解决得糟,农民是流民。华夏历代王朝都毁灭于流民之手。今天没有“流耸,这一称谓,但有另一个称谓叫“盲流”实际上是一回事。流民越多,社会就越不稳定。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华夏。失去农民,就失去了华夏。**打天下的法宝就是依靠农民。

        萧定一边甩钩出去,一边问道:“你觉得农民问题有多严重?问题究竟在哪里?。

        王文远的鱼钩早就抛出去了小此时正拿着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首先是观念。这是根本中的根本。观念造成歧视,歧视造成不公平。不公平造成不平等。不平等造成分化,分化造成对抗,对抗造成暴乱。华夏以前是农民国家,但作为这个国家主体的农民却处在社会的最末端。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的观念,深深地在每一个人心中,包括农民自己心中。现在虽然工商业发展起来很多了,但我们仍然有八亿农民,其实算起来我们现在还是农业归家呢

        萧震点点头,道:“华夏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对形成这种歧视观念起了关键性作用

        “对,华夏古代所有的统治者。上至皇帝。下至山大王。都拼命追求土地,野心靠土地实现;土地的撂取靠人口实现。还有就是华夏古代的儒、道、佛三种意识形态,骨子里就是愚民的,而愚民首先就是愚农民”!王文远赞成道。

        箭宗点点头,没有继续王文远在他面前却比较大胆,道:“建国以后实行的户口政策是对农民最深重的歧视。户口政策延续了历代统治者把农民紧紧地捆死在土地上的思路,使农民的迁徒自由和择业自由受到莫大的限制。在户口等级制中,农民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的三民主义在农民问题上翻了船,**的计划经济也在农民问题上翻了船,只有郑南巡的改革开放让农民真正休养生息。”

        这个话题,就不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不论是萧震还是王文远都知道。真正高明的政治家应当顺应历史潮流,整个华夏的潮流是政治体制改革,农村的潮流绝对不可能游离于华夏的整体态势之外。政治体制改革不光是党和政府的事情,华夏有八亿农民。如果不把他们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轨道中,改革是不会成功的,成功了也无法生根。

        在华夏,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却相差无几。**已经成为农村不稳定的一个乱源,尤其是制度性**。**在农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民负担太重;二是权力**。被**诱蚀的权力仍然是权力。这种权力必然带来绝对性**。

        政治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权力换人心。领导要善于疏导民意,化解危机;华夏的改良为什么老是失败,就是缺少人民参加。民意如流水,越堵越危险。

        “三农问题”是在比较意义上提出来的。之所以要从所有的冉题中区分出“三农问题”在于三农领域与非三农领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才导致“三农问题”这一提法。所以,在“三农问题。中,用以评价三农领域各种现象所用的标准,其实是来自非三农领域。

        经过分析,“三农问题,小就转化为三农领域与非三农领域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三农问题”的成因,就是三农领域与非三农领域之间巨大差异的成因,“三农问题,小的对策,就是解决这个差距的政策措施。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领域的核心是经济产业。农村与农民是因产业而区分出来的,没有产业的区别,便没有农村与城市、农民与非农业人口的区别。而产业的转移,意味着农民身份变化和农村城市化。因此,“三农问题”实质是产业结构问题。是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