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27章 钓鱼 (3 / 8)
华夏人口问题很不幸地验证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战争、瘦瘦和其他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措施。贫困也成了全体华夏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
华夏的历史学家一般都习惯于在政治方面找农民起义的原因。政治虽然是一个原因,当不是全部的,甚至不是首要的原因。站在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口压力首先意味着大量多余的劳动力,多余的劳动力就意味着流民与饥民的增加。人口压力还意味着劳动力的贬值,劳动力一旦贬值,即使没有天灾**,生活也将成为问题。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农民们再愚昧,也会选择前者,于是战争不可避免。所以,所谓的阶级矛盾,首先是一个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其次才是社会公正及分配不均等问题;第三是政府对饥民的处置问题。
种地不需要什么智商,管理种地者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甚至也不需要效率。所以低效与低能是华夏传统政府的特色,我们常规的说法是小农经济导致了**。还有华夏政府是靠天吃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西方商业国家是靠人吃饭,靠冒险吃饭,靠交易吃饭,民众的素质决定了商业政府的高效与高智。
华夏传统政府关心的另一件事情是人事:雇工偷懒没有,佃户漏租没有。官员贪污没有。农民起义没有。围绕这些人事。政府的牧民政策就是愚民,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
政府知道,农业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和基础;农业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农业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农业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证。
“革命”一词本来来源于天文学和几何学,其科学含义是“循环往复”就象四季更替一样。它在科学中意味着变动中的不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既是开始,又是结束。从革命的原始定义里,我们看到了农民革命的特征与最终宿命,永无止境,开始就是结束。
农民革命的目的杀尽贪官污吏,走向建立一个新王朝,以及最终结果封建社会继续维持下去,决定了农民革命的性质和农民在革命中的悲剧性地位一仅仅充当了改朝换代的工具。而这一切,又决定了华夏的历史走向。农民的革命,使华夏封建社会这辆破车,陷入一种周期性的震荡和规律性的循环之中。他们更换了王朝。但他们没有能更换封建社会的轨道。如果从历史评价角度看,农民起义与华夏历史的发展,其意义又是负面胜于正面。因为它不是将社会引向前进,而只是使历史在周期中轮转。甚至可以说,在华夏文明模式里,农民斗争之本身就是**主义统治得以维护的一种手段。
萧震坐下来,刚上好鱼饵,正要甩钩出去。忽然停住,问道:“你说,这些农民农闲的时候就这么闲着,是不是有些浪费?”
王文远一怔,然后笑了起来:”怎么,咱们领导又有什么好点子了?指示指示啊,三农问题可是现在的大问题呢,中央可是关注得很。”
萧震见他这副惫懒模样就知道他是没当一回事了,不禁摇摇头,其实萧定也只是想起这个事了随口一问,并没有解决办法,所以也就没有继续说。其实现在华夏的“三农”问题,已然是现在改革中的难点和热点。华夏农民为什么贫穷?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人均耕地面积小;二是农强烈的自私性;三是小农体制与市场机制不兼容。
现代社会是严密组织起来的“社会”就象交通灯,六亲不认。每个路人都必须服从。在今天的西方,不属于某个社会组织的人,通常被视为“社会垃圾”只有了解犹如军队一般的西式工厂和公司的劳动纪律,才能体会出什么是社会的“现代奴隶”也才能懂得西方人为什么深情地向往自由。华夏农民并不缺少“自由”他们缺少的是组织。他们比西“八占由得所以每到农闲就有泣么多人来钓当然烈萧定看,来钓鱼总比去打牌好一百倍。
人是第一生产力,从最根本上说。华夏农民贫穷是因为没有能力组织起来离开耕地改变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华夏农民靠农业致富是不可能的小农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乡村华夏将日益步入绝境。唯一的办法是将他们变成城市人。
历史送给我们的机遇是短暂的,不会长久,华夏需要赶在农村衰败到崩溃之前把事情逐渐做起来。而不是任由农村的衰败发展到崩溃。
现在还只有力刀年,萧震心里回忆了一下,如果没记错的话,中央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