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任重道远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 任重道远 (3 / 4)
        再说一个:驻京办。驻京办的存在及其繁衍壮大,成为了首都的一种产业。从权威分析的角度看,是一种互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它显示的中央权威,显示了中央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资源,另一方面它又显示了中央权威的衰减。驻京办的存在及壮大,意味着中央的权威是可以“交易。的。这里所说的“交易。”是一种泛化的“交易。”而不仅仅是权钱交易。通过驻京办的公关。中央的政策、项目、投资等源源不断地输向地方。地方的一些违规行为,可能会因为公关活动而得到容忍或者减轻中央追究的力度。那些公关不力的地方,则利益相对受损。这客观上是中央权威的一种变相流失。

        萧客打字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是。眉头也越发皱得紧了起来。

        解决双重塌陷的传统方式有没有?

        中央已经非常清楚政令不畅、政治败坏的事实及其危害,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比如,减少政府层级,开始考虑实现省直管县,让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更加直接;直接由中央党校举办县委书记培班,让这些县委剔已象征性地作为“天子门生”直接领受中央政策意图,减少政策传达的损耗;中央向地方派出巡视组,监管地方大员;**、最高检开通举报热线,接纳民众的举报和投诉”,这些措施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克服中央政令受阻的局面,让中央政令和权威一竿子插到底。

        这些政策是政治的回归还是政治的创新?事实上,这些政策除了设立网络举报热线之外,与几千年以来的大一统政治格局所采取的控制地方的政策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可以说,自从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大一统,的**以来,就面临着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如何有效管理庞大的国土及生活在其上的官员、民众的问题,以上那些加强中央权威的政策也一直沿用,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决定了这些政策的一致性。就拿中央培刮县委书记来说,在封建**时代,一个县官的任命也是由皇上批准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继续存在,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加强中央权威、防止政治败坏的措施,但政治的周期性衰败和王朝周期律仍然是屡屡生效的。

        在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为什么政治的衰败、失效和王朝周期律屡屡生效,屡试不爽呢?如果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一个事实,大多数王朝的衰败都是从官员群体的衰败、腐朽开始的,都是从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它的整个官僚体系开始的。或者说,是从各级官府、官员滋民扰民害民祸民而中央政府对此无能为力、无法控制开始的。再往深一点说,是从整个官僚体系、官员群体与广大民众的矛盾和对立逐渐尖锐,而中央政府对此无法有效调整,无法缓解紧张的官民关系开始的。

        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这么多的官员,却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当然萧客的意思不是说要有很多个中央政府,而是说这是一个以一对多的困境。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个老师要控制一个刃个学生的课堂非常容易,可是,要一个老师有效控制一个凶名学生甚至如个学生的课堂,这可能吗?或许,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由于老师的学识、人格魅力,他可以实现对于课堂的有效控制。

        随着时长日久,渐渐地就会力不从心了。不说别的,能把这劝个学生的名字叫上来,就算是奇迹了。至于这许多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不是认真完成作业,是不是在外面惹是生非,打架斗殴,老师管得过来吗?要一个老师每天改劝本作业试试?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谈老师的权威,要谈政令畅通,那不是鸡同鸭讲?

        所以,在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体制下,中央控制不了它庞大的政府体系和官员群体,这是必然的事情;这些政府和官员一定会去侵犯老百姓的利益,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后老百姓能选择的道路是什么那就一目了然了。

        这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是传统政治体制无法化解的政治困境。

        但是,在另一种政治体制下,它是一个政治统治的技术问题,是有解的,是可以从技术上进行解决的,而且有现存的解。

        **与黄炎培先生那段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已经给这个历史问题给出了解答,认为民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的政治实践却失败了,导致了国家的动乱。导致了十年“**”。

        要想挣脱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体制“一对多。的技术困境,只能是开辟一条“多对多”的途径,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大民主实验为什么失败,原因在于他没有找到人民监督政府的政治体制,他找到的是人民砸烂政府的“革命方式”。**如愿以偿地砸烂了“**者阶级”这介。他心目中的特权阶级,他也同时砸烂了整个国家的政治秩序。他的悲剧在于没有能够在追求平等、打击特权与维护秩序、发展生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民主、人权和法治。**在追求民主主要是下层人民的民主的同时,却抑制人权。蔑视法治,自称“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最终闯下弥天大祸。

        准确地说,**找到了“多对多”的政治力量,但是没有找到如何“以多对多”的恰当方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