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2 / 6)
        就一般情况来说,95师那个增防永城的团行动并不慢,但架不住小鬼子坦克速度快!为了快速向陇海线突进,荻洲立兵调整了进攻部队的编组,把配属该师团的坦克第1大队、独立轻战车第7中队、第104联队的两个步兵中队,以及一个工兵中队,组成了由岩仲义治大佐指挥的快速挺进队,并以机械化和摩托化相结合的方式向永城快速突进。

        5月9日,第9师团占领了永城东南的百善。也就是在同一天,靠着车辆机动,13师团最终抢先攻占了永城。其后,岩仲义治依照命令继续指挥部队向北突进,并于10日下午抵达了砀山以东约十五公里的汪阁,将当地的铁路炸断,从而切断了五战区部队沿陇海线西撤的退路。

        也就是在岩仲义治所部攻占永城的同一天,华北方面军第16师团也组成了一支由坦克第2大队长今田俊一大佐指挥的机械化和摩托化相结合的突击部队。除了坦克第2大队外,这支突击部队还包括车载步兵第9联队第1大队、一个野炮兵中队,以及一个工兵小队。在今田俊一的指挥下,这支突击部队于5月11日进至汪阁以东地带。

        这样一来,日军华北、华中两大重兵集团不仅在砀山县汪阁一带实现了会师,也将五战区部队西撤的退路彻底给堵死!徐州会战的形势也发生了不利于五战区的根本性变化!

        “从护卫军南下苏北至今,我们一共才坚持了半个月!”李宗仁看了看指挥部墙上挂着的敌我态势图,满脸苦涩的摇头叹道,“在这半个月里,我们丧失失地,一败再败,耻辱啊,耻辱!”

        “德邻兄,日军虽然兵力没有我们多,但其技术装备和组织方式都远胜于我,一时失利无需过于介怀。”白崇禧宽慰道,“这一仗,我们虽然败了,但也削弱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而日军虽然胜了,却也为将来种下了战败的种子。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我们现在只能用空间换取时间,积蓄力量准备将来的战略决战!再说,日军就是占了徐州,有护卫军在,他们也打通不了津浦线。等护卫军和日军对上了,我们还可择机卷土重来!”

        “两位长官,据说护卫军不过河进击鲁西南是因为干旱严重,运河水位下降,他们重装备难以过河。这雨季眼看就要到了,等运河水位上涨后,护卫军很可能会出兵鲁西南。而且,徐州这边不比鲁北、鲁西南有黄河或运河隔着,一旦日军进占,东、北两个方向上的护卫军肯定不会坐视!不过,民众党武装还是太依赖重装备了!”参谋长徐祖贻也说道。

        护卫军出兵苏北却不进军鲁西南,那自然要找个合适的说法。而运河水位下降导致护卫军一时难以过河,正是谷海川有意通过在苏北的第四集团军散播出去的。

        “我们也想依赖重装备,可我们根本就没有多少,也就谈不上依赖!”白崇禧略带自嘲地笑了笑,又接着说道,“都说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在部队的组建上也同样适用。

        两年前,不管是西北还是沂蒙,最大的不足就是人口数量有限。赵振中也只能走精兵之路。只不过,他通过早年培养的技术人才,实现了先进装备的自行生产,这才让人民军、护卫军快速崛起。而我们,从中央到地方,此前连年征战,加上有人鼓吹‘造不如买’,也就很少有人关注军工技术的发展。结果,我们现在只能靠多多益善的人海战术来弥补技术装备的不足。失策啊……”

        “赵振中的眼光确实非同凡响。”李宗仁点了点头,又转换话题道,“不过,这些问题等以后再谈。现在要紧的是,我战区部队如何自日军的包围中有序撤退!”

        对于白崇禧“以空间换时间”的论调,李宗仁是深为赞同的。而且,李、白两人也不会象老蒋宣扬的那样,搞什么“不成功便成仁”,既然这次徐州会战失利,那把五战区部队撤出后寻机再打过便是。

        就现在徐州及周边的态势而言,五战区司令部及有关部队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称得上是异常严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