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2 / 7)
在人民军崛起西北前,陕、甘、宁、青、新等地总共千万左右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文盲。人民军占据甘、宁之后,虽然也大力推广教育,可至今不过5年左右,甘、宁两地原本600多万的人口中受教育的比例仍然偏低。而随着这两年大量文盲灾民的到来,西北受教育人口的比例更是直线下降。
一个文盲,哪怕是青壮,他能从事的也只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不经过长的扫盲和专业知识培训,青壮文盲们是根本进入不了西北工业生产体系中的。而眼下国内外的紧张局势,又决定了西北无法坐等教育成果出来。要想进一步扩大工业生产,西北必须寻求外来助力。
几番思量后,赵振中等人便将目光投向了阎锡山治下的山西。阎锡山主政山西后就开始推广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山西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在日军进入山西后,提前将一些地区的民众有组织的撤离到西北,这不但能增强西北的发展潜力,也能有效降低日军奴役占领区民众掠夺各种资源壮大自身的可能性。当然,西北也将为阎锡山提供物资上的支持,以利于其在晋南坚守。
“赵主席,我听着西北准备的都是日军进入山西后如何如何,难道我们就不能把日军顶在山西之外吗?我们就真的毫无胜机?”贾景德忍不住皱眉问道。
不管是此前易纵为横的建议,还是眼下转移山西民众的想法,赵振中向阎锡山提及的都是着眼于“日军进入山西”后,也就是说西北并不看好二战区对日作战前景,这也难怪贾景德心有不满了。
“南京当局已将主要力量投入到凇沪战场,而二战区部队中,既有晋绥军,又有老蒋的中央军,还有**的八路军,以及其他地方杂牌部队。装备不一,心思各异,其中还有不少与日作战已遭受了重大损失的,这样一种情况,恐怕阎公就没信心能挡得住日渐增兵的华北日军吧。”赵振中叹道。
阎锡山也长叹了一声,摇头苦笑道要想取胜,难哪”
作为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自然统辖的是何等部队。除了在汤恩伯在南口一线前敌总指挥部所辖的13军、17军,以及94师外,其他部队就是由晋绥军组成的第六、第七集团军,以及一些战区直属部队了。阎锡山很清楚,眼下二战区,兵力既不足,装备也不强,是难以挡住日军重兵集团多路攻击的。
“今天检阅,见贵军如此精锐,难道也对日军无可奈何?”贾景德仍难以。
“这就涉及到西北力助阎公的另一原因了。”赵振中并没有直接回答贾景德,转而说道,“**眼下在大力宣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策略不能说不好。但这个政策却是**奉共产国际的命令提出来的。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目的是想把中国变成牵制日军兵力的主战场,以缓解苏联在远东所承受的日军压力。”
顿了下,赵振中又接着说道苏联的压力小了,但我们西北要承受的压力可就大了。新疆和苏联有着漫长的边界线,苏联又有土西铁路的便利,加上其驻蒙古军队也对我关内行政区虎视耽耽,对我们来说,这个压力可比来自日军的更大坦白地说,西北的力量有多半受到苏联的牵制”
尽管眼下欧洲局势日渐紧张,苏联国内又在大规模肃反,不见得会在这个时候发动对西北的攻击。但赵振中等人却决不能掉以轻心。除了周明远负责的“闻风”正盯紧有关新疆、蒙古有关苏联的电讯往来外,加上一纵在内,人民军已经有5个改制完成的主力纵队承担着对苏、蒙的作战任务。而这几乎占据了人民军半数兵力。再考虑到山南和晋、陕、甘、宁、青、藏等地的驻防部队,人民军现阶段能用于对日作战的充其量也就是15万左右的兵力。而这个兵力是无法与华北即将增加到40万左右的日军重兵集团硬抗的。至少要等今年秋冬18万新兵训练完成后,人民军才能缓解眼下对日作战兵力不足的情况。
“**的抗日原来却是这般”贾景德感叹道。
“他们的抗日,确实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成分在内,这不容否认。”赵振中叹了口气,“但他们的抗日,也是为了改善其自身生存环境,更包含着为苏联战略利益服务的因素在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