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3 / 6)
知道败局注定是一回事,可短短数天之内丧师失地的结果就呈现在面前又是另一回事。老蒋对平津的结果虽然也难以接受,但眼下也只得根据现实进行准备。为了降低29军战败所带来的冲击,老蒋自7月29日起连续发表讲话,以振奋人心士气,挽回影响。
在7月29日,老蒋公开表示:“平津之役决非战事之结局,政府惟有发动整个计划,领导全国一致奋斗,牺牲到底,此后决无局部解决之可能与妥协屈服之理。”
31日,在南京政府明令褒恤佟麟阁、赵登禹的同时,老蒋又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谓“和平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必须举国一致,不惜牺牲,与倭寇死拼,复兴民族。”
月2日老蒋在庐山对训练团成员讲话,称“平津失陷为战争开始,为奇耻大辱,绝无与敌谈和余地,决不与敌两立。”
尽管老蒋接连发表谈话,可仍难以完全打消一些国人所抱有的侥幸心理。除了宋哲元等29军中人外,在南京政府内也不乏对日心存期望者。受日本此前对29军所提出通牒影响,这些人认为日本人现在已经得到了平津,又惩戒了所谓“暴戾的29军”,那后面应该没有大战了,或许日本人很快就会退兵了。
事实上,在占领平津后,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石原莞尔是不扩大派的代表,他认为最好在现在局势下谋求和平解决,否则,一旦日本在中国陷入持久作战,武力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要通过谈判解决。
石原莞尔是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也曾是日军大陆战略的追捧者。但当年东北事变后,他却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
在石原莞尔看来,消灭缺乏严密组织和后勤补给的东北义勇军都耗费了日军几年时间,若在更为广阔、人口更多的中国内地陷入长期战争,那势必给日本国力造成极大负担。而日本陆军最大的敌人是苏联,按照苏联在远东、西伯利亚和外蒙驻军的数量,日本必须留下足够的部队应付苏联可能发动的攻击。如此一来,日本现有兵力中能抽调到中国的最大极限是40万。尽管日军战斗力超过中国军队不少,但仅凭40万日军是不可能征服中国的!况且,在中国西北,还有一个日军陌生,但却先后击败苏联人和英国人,绝对令人无法忽视的人民军。
冈村宁次则认为,日军占有满洲已近6年,但至今尚未将这一区域完全消化,一些地方仍有抵抗力量存在;当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及利用程度也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进占华北,并非适宜。况且,日军长期以来的假想敌一直是苏联,陆军的作战准备更多的是针对苏联。在与苏联决战前,万一在中国陷入持久战,是得不偿失的。
石原莞尔、冈村宁次两人是日军当中为数不多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但两人的意见却抵不过位高权重又热衷于为帝国建立功勋的扩大派们。
军扩大派认为,眼下日军在平津一带占有优势,而随着兵力的增多,这个优势将扩大到整个华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和中国进行谈判是不适宜的。应该趁中国军队兵力尚未向华北集结完毕的有利时机,全力从日本本土抽调兵力增派到华北,一举攻占华北5省。最好能就此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然后再迫使中国投降。
以海相米内光政为首的海军将领,对眼下的侵华战争没什么兴趣。毕竟,就是陆军在中国大陆打得再热闹,也没海军什么事,海军充其量也就是运输兵力和物资,给人打下手而已。不甘心做陪衬,又想获得更多资源以发展壮大海军,米内光政等人也不同意继续打下去,认为最好和平谈判。
经过争论,日本高层决定,在国内援军尚未抵达华北之前,与中国进行谈判。如果中国同意日本的条件,那就让他们撤走在河北的军队,等日本援军抵达华北后再全面进攻;如果中国不同意,那就以此为借口继续进攻。
也就是说,最终日本还是要扩大侵华战争,所谓的谈判不过是个幌子,用来迷惑中国和堵日本国内一些人的口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