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2 / 7)
就在冀察当局被迫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的时候,因闹肚子而离队的志村菊次郎已经归队,但日军却隐瞒不报。在8日凌晨5点左右,得到增援的日军突然炮击宛平县城,七?七事变就此全面爆发!
松井太久郎与冀察当局交涉时间是晚上12点左右,到第二天凌晨5点,5个小时的时间,日军就能从山海关、通州、天津等地调兵支援,并发动攻击。深更半夜,又分隔几地,天津、山海关距离北平更有不短的距离,若非事前早有预案或部队枕戈待旦早有准备,这绝无可能办到!
事变发生了,但国内外各方反应却大不相同。
西北首先发布党政军联合声明:“此次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民众党、西北政府和人民军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独立自主的抗击包括日本**在内的一切外来侵略势力!为实现国家真正的独立、富强,民族解放而抗战到底,决不妥协!”
**也在同一天通电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同时,毛、朱、彭等**将领联名致电老蒋,敦促其严令29军保卫平津华北,并表示红军愿在蒋的领导下为国效力。
在西北和**表态之后,国人将目光投在了南京政府和冀察当局身上。但这两者的反应却有些令人失望。
虽然西北方面说日军在卢沟桥的举动是其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可老蒋却并不轻信。在8日的日记里,老蒋记述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矣!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立乎?”没有摸清日本的意图,老蒋也就没有定下抗战的决心,并未公开发表声明,只在事实上进行了一些准备。
老蒋先是命令29军“固守宛平,就地抵抗”,9日,又电告宋哲元“积极准备,谈判须不丧丝毫主权”。同时,老蒋又命令孙连仲率所部26路军两个师,40军军长庞炳勋率所部39师,高桂滋率领84师向石家庄、保定一带集中,以随时增援宋哲元部。
虽然在未判明局势前老蒋决心未定,却也做了一定准备。相比之下,主持冀察当局的宋哲元则是心存侥幸,以求苟安。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宋哲元还在山东乐陵老家。在平津一带坐镇指挥的29军将领秦德纯、张自忠、冯治安等人在商量之后命令卢沟桥守军还击,坚守勿退。同时,秦、张、冯等人也将事变的情况上报宋哲元,催促其速回北平主持大局。但在前方战事已起,南京当局和前方将士的催促下,宋哲元却直到11日才返回了平津。
起初,接到前方电报后,宋哲元也曾命令29军“先消灭当面之敌”,但过后仔细思量,宋哲元却推翻前定,选择了“以和为贵”。
首先,抱着侥幸心理以及依据这几年在华北和日军打交道的经历,宋哲元判断日军这次很可能又是想占点小便宜。若29军反应过于激烈,恐怕会激化事态,不利于和平解决。
其次,宋哲元是信不过老蒋的。当年老蒋玩手腕解除了宋哲元察哈尔主席的职务后,宋哲元就曾公然说过“谁再相信**抗日,谁就是傻瓜混蛋!”现在老蒋又以抗日名义要求29军固守、抵抗,宋哲元心中要是没有疑虑那才是怪事了!万一29军真和日本人打起来,老蒋会真心襄助还是借机消除异己,重新控制华北地盘?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宋哲元可不愿意为老蒋强出头。
再者,冲突扩大,平津首当其冲,29军好不容易才拥有的地盘又将再次失去。而没有了地盘,自己与老蒋有隙,流离失所下,宋哲元担心29军会出现张学良东北军那样的结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