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兵临城下(29) (1 / 4)
收复两淮后,陈大举率领一万精锐均州军骑兵迅速南下支援张贵围困张弘范,而郭平不得不留守扬州,一来两淮降军可不少,淮西庐州张弘范部将王惟义的降军将近四万人,淮南扬州又有黑杨的降军三万人,庐州还有夏贵老将军坐镇,但扬州解围,丁家洲打败,李庭芝就迫不及待与汪立信一起前往临安,余下将士又多是步兵,良莠不齐,就算是及时南下所起作用也不大,郭平不得不率领大军在扬州整训。
郭平补充均州军骑兵一万人,又从其中抽调部分精锐,然后以抽调出来的均州军精锐为核心,以黑杨的三万降军为辅,再加上扬州兵作为补充,一共整训六万大军,按照原来的计划,这六万大军将会在均州军水师的协助迅速南下,前往救援临安。
但战局瞬间骤变,均州军右路总管吕武先是在建康城炸死了元朝数员大将,又与刘师勇在吕城抗击元军,拖延元军南下,于是郭平决定暂停前往临安的计划,按照他的情报所知,临安如今有宋军将近三十万,又有先前做好的准备,多他六万也不多。
虽然姜、许文德、苗再成、范友信、施忠等人非常着急,但李庭芝南下临安前已再三强调淮南以郭平为尊,郭平一味只是训练大军却迟迟没有行动,这几人都是心怀大宋的将领,实在是忍不住跑到军中大营,从校场里把郭平拉出来。
“郭将军,”扬州老将姜年纪大,众人以他为尊,而且姜与胡明伟率领三千精兵在城外与元军纠缠,也实在是打出了扬州兵的威风,姜虽是心急,但他是一辈的军人,拱手行礼道:“如今大宋风云莫测,战火连天,临安危在旦夕,为何我军迟迟未动?”
“若没记错,当初李大人南下之时,郭将军不是说了只要大军整训结束之后就率军南下,勤王临安?可如今都过了将近一个月,郭将军莫非有其他计划?”
“老将军,”看到众人联袂而来,倒有几分夺权的意思,郭平和张贵有不同的地方,就是郭平在禁军混了十几年,对人的戒备心要重很多,当初就与均州军为骨干,以降军为辅,扬州军在六万大军中只不过是占些许而已,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牢牢掌握这六万大军的大权。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整训时间有限,要想大限度发挥大军的战力,指挥顺畅,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肯定不能完成,以均州军精锐为骨干的好处就是能够大限度的把这些战力整合在一起。
郭平为人稳重,看到姜出面,耐心解释道:“张大人常言,计划比不上变化,所以行事不能一味按照计划行事,而是要根据变化再三思量而行。”
“正如老将军所言,大宋遍地战火,临安看似危在旦夕,所以我军需再三谨慎,”沉吟了片刻,郭平继续说道:“初时,确实定下了在水师的接应南下救援临安的计划。”
“但如今情况已有了变化,元军百万大军南下,再三分兵,突破常州防线之后,就算有阿里海牙水师接应,到达临安后兵力已不到二十万人。”
“然而,这半年来各地勤王之兵云集京城,临安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之众,并且由清惠公主、陈彦驸马主持练兵,半年虽练不出一支精兵,但守城肯定够也。”
“唯一缺少能够主政大局的将领而已,随李大人、汪立信汪大人、张世杰张大人、孙虎臣孙大人等回师临安,再者均州军出征之前已安排工匠向临安运送大量的守城武备,既有良将、又有兵卒和武备,临安看似虽险,但无忧也。”
“所以,我认为此时回师临安,虽能添几分战力,但无疑也失去了一个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