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缔造江陵(4) (2 / 6)
果然,吴澄脸色有喜,轻声说道:“澄之韶此时,惟大父家庭之训,是闻以时文见知于人,未闻道也。及知圣贤之学,而未知能学也。”
“于是以豪杰自期,以进于圣贤之学,而又欲推之以尧、舜,其君民而后已。实用其力于斯,豁然似有所见,坦然知其易行,而力小任重,因未敢自以为是,而自料所见愈于人矣。”
孟子继承儒家道统并将儒学发扬光大,然而朱子之后尚无他人承传道统,那时不时应该由自己来继承呢?自己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吴澄确有骄傲的资本,他五岁那年,家里人从外地聘请了一位老师,专门为吴澄授课。吴澄颖敏异常,即使是一千多字的篇幅,只要读上两三遍,就能够牢记不忘。七岁时,对《论语入《孟子》以及“五经”(《诗》、《书》、《易》、《札》、《春秋》都能全部背诵,而且还学会了做诗,又能写作进士赋。九岁那一年,他几次参加邻邑课试,都是名列前茅,后来又事两程,学得一身本领。
两人谈天说地,自然是吴澄说得多,郑松说的少,不过两人都收获匪浅。
此时,高山之下,一个花甲老人,气喘吁吁,手执一支奇特的三叉拐杖,走一步歇一会,真让人心急。
“程老,”身边一个年轻的后生,把一个绿色的水葫芦递过去,道:“程老,天气太热了,还请程老上轿子,可好?”
此人正是程绍开程及甫,程绍开年轻时在宝祐四年曾伏阙上书万言,指斥南宋时弊。后来咸淳四年始中进士乙科,授从仕郎,差临汝教授,调宁海军节推,历礼、兵部架阁。
前年辞官返乡,自创道一书院,上个月收到谢枋得等一众老友来信,邀请他到还在创办的象山大学主讲,程绍开提倡合朱陆两家之说,自然乐意。再说谢枋得的名声远在他之上,连谢枋得都说好,他还有什么可能不说好呢?
于是回信,说自己有一弟子,虽年轻但博学强记,学识无人能及,现在正闲居在乐安县附近的一个山谷之中,又指出此人正是吴澄。
想不到张贵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出郭平率领一个什士卒南下,并责令奎祀营的杜浒提供协助,把谢枋得也闹了一个糊涂。
“此人乃真豪杰也。”张贵嘱咐道:“无论如何你都要把他请过来,就算是抬也要把他抬过来,不过不能得罪他。”
“对了,他若是不愿意前来,你把这个本子给他。”张贵找了一会,掏出一本手写的薄薄的本子递给郭平,道:“跟吴澄说,除了他之外,请让他不要给任何人看,他看了之后就会跟你回来的了。”
“嗯,还有一件事,此人乃至孝之人。他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人,不妨先去见一见老先生,若能求得老先生帮助,必然会事半功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