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八章. 1868年西捻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九十八章. 1868年西捻 (3 / 3)
        在直隶地区苦斗后,又以鲁西北盐民起义军及马军为向导,于1868年4月17日西捻军在盐贩子集团引导下从东昌附近渡河运河,到达运东,然后又沿运河东岸北上,仅用三天时间就奔至德州一带。经德州、沧州,兵锋再次指向天津,威逼北京。

        西捻军临近天津后,恭亲王奕?即命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率洋枪队加强防卫,命绥远城将军定安、副都统富和、提督郑魁士各率所部增援天津;命侍郎恩承、副都统玉亮所部赶赴武清设防;并使崇厚通知英国、法国炮船协同防守天津。

        捻军这次大胆而果断的作战行动出乎清军统帅们的意外,一时手忙脚乱,穷于应付。提出这个作战方案的是西捻军前锋骁将高岩。

        高岩祖籍海州,世代为灶民。高岩少时习武,勇武好斗。十七岁时因杀盐局官役数人,为避追捕逃至山东无棣县,仍以贩盐为生,专与官府为仇。高岩在投奔捻军之前已拥有一支以灶民、盐贩为主的义军。

        这下不得了,天津的洋人非常紧张。他们忙与清军协作,把西捻军阻拦于天津外围。同时请新常胜军火速驰援天津,并允诺大量物资和薪饷。

        这好事不接是傻子,新常胜军两个骑营、骑炮营和辎重营一部北进天津。

        崇厚,许多了解历史的中国人都会咬牙切齿。1884年,这位身材矮小、眉宇花白、长髯飘飘的小老头,在沙俄首都彼得堡糊里糊涂地与俄国人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该条约由于涉及多项有辱中国主权的条款,令许多爱国人士顿足痛首,崇厚从此成立臭名昭著的卖国贼。可是有谁知道他创建了中国人自有的第一支近代武装。

        1862年,署直隶总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向清廷上奏,建议从京师抽调八旗军-队到天津接受西式训练,由洋人充当教练施以洋操阵式,习练洋枪,洋炮。清廷很快接受崇厚的建议,从京营八旗官兵中挑选120名前往天津接受洋枪训练,为了充实洋枪队的成员,崇厚又从驻天津的绿营中挑选官兵500名随同京营旗兵一体训练,另外又挑选了120名兵丁学习外国洋炮技术。由英**官充任教习,称“天津洋枪队”,天津洋枪队正式组建成军,初募士兵千余名,后扩充至3000余人,

        崇厚在天津创建的这支洋枪队一支中国人自己的武装,天津洋枪队的教练为清一色的英国人,人数有37到38名左右,这些人基本上是英国驻津的军人;在营制上,天津洋枪队依照英**-队以480人建成一军的要求再结合清军原有营制的特点,即每营设差兵20名,以足500名之数。在武器装备上,天津洋枪队最初所用的武器装备主要从英军中借用,不久,改换为使用俄国赠送的枪炮,1866年开始改为向外国购买。除向外国购买外,洋枪队一开始便注意一边训练一边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如学习仿造炮车,试铸炸炮等。

        另外,天津洋枪队还为清朝培养了一批新式军事人才,它陆续为京营八旗培训官兵1700余人,内容涉及洋枪、洋炮施放、马上刀法、分合阵式等西式训练,为京师神机营洋枪队的建立及八旗军-队的西式训练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习西法练新兵的举措显然为晚清军事改革提供了参照。

        1866年4月,清政腐镇压捻军的统帅僧格林沁战死,蒙古骑兵几乎全军覆没,清政腐急忙调崇厚率全部洋枪队1500名赴直隶大名防堵捻军北上。同年,又两次赴关外剿“马贼”。之前又在烟台阻击捻军,天津洋枪队被证明是一支很“得力”的力量。

        后来,天津教案爆发,崇厚因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得罪了洋人被派赴法国“谢罪”。经过改编,天津洋枪队逐渐转化为一支普通的直隶联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四月十七日,西捻军在盐贩子集团引导下,从东昌附近渡过运河,仅用三天就奔至德州一带。

        到了4月27日,西捻军已经逼进天津外围杨柳青等地。天津洋人大乱,李鸿章派郭松林率淮军驰杨柳青拦截。英、法军也在天津水陆各要隘协防。由于东捻军已经覆亡,西捻军“围魏救赵”计划不仅实际上已经失败,又把自己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危险地步。

        左宗棠老谋深算,力主以运动战对付捻军的运动战,投入几万精锐骑兵,以解天津之危。

        这时,左宗棠已受命总督直隶境内各部清军追剿西捻军,采取且防且剿的方法,一口一口吃掉西捻军。,----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