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五十章. 山雨欲来 (1 / 3)
北望苍茫5200()
一百五十章.山雨欲来
江四水的提督府,兰芳海陆高官咸集,江泰安正在就着一座连夜做出来的大型澳门沙盘,用指示棒指指点点的介绍着它的防御设施。
“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大门朝南,入门口为火药储存库;上层的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塔楼,每一层都装备火炮;旁边另有四排房子,为官兵的营房,宿舍两侧有台阶与下层入口处相连。”指示棒指在澳门中部偏西南位置,参谋将一幅圣保禄炮台平面图挂在旁边墙上。
“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二年的包围。这座炮台为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西面距离内港中心航道不过8百多米,东面距离海岸不到1900米,海岸滩头完全被其火力覆盖。大炮台呈不规则四边形。炮台外城墙是土墙,是由取自内港的黏土,贝壳、稻草和石灰混合制成,再用木板夹紧夯实。墙基是花岗岩,内墙是以砖砌成的,岗楼亦是以砖砌成,而且它的表面还敷了石灰。”
“这葡人还是真真的不白给。”郑老大抱着肩膀,正在盘算着自己手里的火力,以现在兰芳海军的实力较之澳门布防的整体火力并没有多少优势,又要留守本土,又要防范荷印、吕宋的西班牙、甚至新加坡的英国,能抽调出来的确实有限。不过澳门火炮虽多,却大多数比较老旧,从他们的火炮更换情报上看,大多数已经不如兰芳舰队主力火炮的射程和口径,打击登陆也是澳门炮台的目的之一,所以大量较**的火炮几乎掺乎不上对海作战。
一面想着,就见指示棒在东北面一滑:“其东北方向,以东望洋炮台也就是松山炮台、望厦山炮台、玛丽亚二世炮台、加思栏炮台组成防线。”
“东望洋炮台――松山炮台位于东望洋山――松山之巅,是澳门半岛的的最高点,建于1637至1638年间,面积约8600平方英?,有哨房、火药库、楼塔等。由于在炮台上可俯瞰全澳,因此该炮台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及作为观察站。1637年建成之后,随后的两个世纪再没有修建堡垒。1841年鸦片战争形势有所转变,葡澳政腐在望厦山及海角游魂建筑了两座炮台,此外,凼仔也在1847年建筑了炮台。”
“教堂侧的东望洋灯塔,建于1864年,于去年正式落成,灯塔高十三公尺,向澳门四周廿五海里范围循环照射。”这个灯塔郑老大和一干玩船的都知道,确实是葡萄牙干的件好事,不光是益与自己,也惠及所有往来船只。
“望厦山炮台位于望厦山,1849年由当时的澳门总督亚马喇负责监督兴建,今年刚完工,占地约700平方米,形状为矩形,门口旁是圆形火药库。炮台围墙用坚固的花岗石砌成,约有6米高,内置大炮10门。炮台的入口宽2.5米,高3米,门是厚木门,入口屋顶则铺设长麻石。其入口的围墙上设有11个枪眼,另炮台上设有一个高出平台4米的混凝土观察台。炮台内,有通道通往附近之火药库和观察台。与澳门其它炮台不同,此炮台的炮口是朝向中国,直指关闸方向。”
“如果从关闸突入,这个炮台就是对头了。”江四水指点着。
“但是如果东面海上有战舰掩护,也不是没有压制的可能。”郑炳勋看着模型,江四水点点头。
“海角游魂就是昔日大败荷兰人的所在,在面向伶仃洋的小山丘马交石,建了马交石炮台。马交石炮台,也就是玛丽亚二世炮台,是位于澳门马交石山山顶之炮台,是澳门唯一以吊桥为入口的炮台。昔日炮台放置一门可360度旋转的大炮,辅助望厦炮台防守澳门半岛东北面的地区,是望厦炮台的前出阵地。”
“如果被占领,就可以利用其炮击望厦炮台。相反,由于望厦炮台直指关闸方向,却无法还击。它所担心的应该是松山方向。”
“加思栏兵营位于南湾以东的松山旁,1622年,炮台建成今天之规模。加思栏兵营原为嘉思栏炮台的一部分。1584年,西班牙传教士在加思栏炮台后址建立圣方济各修道院。其后罗马教会实行改革,修院废置多年。前年建筑物连同旁边的圣方济各会的修道院和教堂被拆卸后,才改建为现今的加思栏兵营。炮台上的石墙高二丈、宽二十多丈,放有大炮十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