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三十八章. 买地买地 (2 / 2)
在南非养牛很省事,只要在牧场四周围上铁丝网,从当地人那里买了成群的牛羊,往里面一放,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牛散养在圈好的草场上任凭日晒雨淋,就连刚出生的小牛犊也随着妈妈在原野里长大。只要过一段时间来看看牛群长得怎么样就行了。
牧业公司、农场、建筑公司等等都有,到处都是工地和建筑材料,雇佣的当地人有几千,建起了成片的住宅,周围开出了田地,种上了粮食蔬菜水果。中国人种地的本事不用怀疑,对土地的喜爱更是没得比,精耕细作勤勤恳恳被哪国人都不差。
王义伦对郑飞柯说道:“继伦他们不久就会回来,到时候,这粮食也收了,咱们就在这里请贺公子他们品尝咱们农场的粮食蔬菜,牧场的牛羊肉。”
1835―1840年,在南非通往东部和北部方向的道路上,先后出现了约1.2万―1.5万名由布尔人农场主和家人以及奴隶和仆人组成的长长队伍,其中布尔人约6000人,还有超过同等数量的奴隶和仆人。
这些布尔人怀着对英国统者的极大不满,摒弃了位于今东开普省赫克斯河谷和布立德河谷一带已经生活了几代人的牧场和家园,怀揣着作为精神食粮的《圣经》,布尔人对宗教虔诚而狂热,他们都信奉荷兰新教,对其它宗教采取抵制甚至是仇视的态度,拿着步枪,驾着满载全部家当的牛车,赶着牲口走在前途未卜的崎岖山路上。
对布尔人而言,要废除已实行了近200年的奴隶制实在是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因为他们人少,开垦种植不得不依赖黑人和有色人奴隶。另外,在布尔人与科萨人的冲突中,殖民当局也不再保护他们的利益,使他们蒙受了不少损失,可还得照章纳税。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布尔人开始感到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开普殖民地处处受到歧视和限制。他们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状况,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这块曾经生活了几代人的土地,到南非内陆去拓展、重建家园。他们认为这次移民行动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他们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再创造,也是他们民族的一次复兴。
然而,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南非的黑人部落而言,布尔人的“大迁徙”使他们从此丧失了自由和土地。“大迁徙”彻底改变了南非的历史,将南非的历史从沿海向内陆延伸。
这次“大迁徙”从1835年底开始到1840年结束,但整个过程却持续了17年,直到1852年英布签署了“沙河协定”,成立布尔人共和国以后才最终结束。迁走的布尔人相当于开普殖民地白人总数的10%。
一支由名叫安德里斯?亨德里克?波特基特的人率领的队伍,也在1835年底离开了开普殖民地。次年渡过瓦尔河,来到南非中部的塔巴恩丘地区,受到巴若龙和巴特翁两个黑人部落的欢迎。原因是这两个部落都受到当地另一个黑人部落马塔贝莱人的侵犯。马塔贝莱人是黑人祖鲁人的支系,是当地一个强大的部落,当时部族的首领是姆兹利卡兹。巴若龙和巴特翁部落都希望新来的白人能帮助他们打败马塔贝莱人。
巴特翁的酋长还答应将一块土地卖给迫切得到一块落脚之地的布尔人。马塔贝莱人的首领姆兹利卡兹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一方面担心这些白人会抢走他们的土地,另一方面也害怕这些白人会对他们的生存带来危险。于是,1836年10月16日在布尔人和马塔贝莱人之间爆发了“威格考普之战”。
整个战斗不到半小时便结束了。6000名马塔贝莱人死了430人,布尔人也损失惨重,不仅有人员伤亡,而且100匹马、400头牛和5600只羊也全部被抢走。后来巴若龙部落为他们提供了牛车和食物,才使得布尔人渡过了难关。
1837年11月,兵力增加了的布尔人向马塔贝莱人发动了持续9天的激烈战斗,终于打垮了马塔贝莱人,在后来的奥兰治自由邦北部定居下来,建立了温堡城。
马塔贝莱人的残余队伍则翻越索特潘斯堡山穿过林**河进入马绍纳兰――津巴布韦,从此在那里定居了下来,成为如今的恩德贝莱人。马塔贝莱人的逃走为布尔人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进发并最终分别建立两个布尔人共和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北部殖民地的位置,就处在南非北部的贝专纳和奥兰治自由邦之间,往东就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往西还是无人管辖的区域。,----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