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三十章.水电报 (3 / 3)
不过字面上倒还真就没什么办法,可是南洋大臣的一句话真把洋人问住了,长江和黄浦江是海吗?你们的电报房是在海里收发电报吗?你还别说洋文什么意思,你们签字的中文译本就是这么写的!再说了,那岛子不是陆地?要是说周围是水就是海线,那整个亚欧大陆还不都算海线了?你要是敢说没有违反规定,那么丁日昌的法子我们也会!
另一方面,还把小道消息传给了大东公司:俄国人有意牵制英国势力,正在买通清廷要员,有可能把旱线专属给大北呢。看热闹的大东公司坐不住了,也狠命的敲锣边,我们办不成,你们也别办!什么尊重主权,平等权益等等都上来了。
到了这一步,**道的官员坦然了了。大北公司傻了,这要是从不定哪里把海缆一断,那可就亏大了。要是英国人下黑手给你弄断了,你上哪找人去?看着**道一脸不在乎,知道又遇上二杆子了。大北又走了大东的老路,这条线呢,还是卖给联邦,大北刚一成立就赔了个大个的。自己内部打官司推卸责任不提。
何咏文和**道坐到了一块,循着广州先例,**水电报由联邦承办,大北公司想抢了联邦的买卖?嘻嘻,作梦吧。
就是用原来大东公司的老线,先在厦门上岸,然后宁波**,可把大东公司气了个倒仰壳,这倒让联邦人捡了个大便宜,就办个手续,几乎白落了一条海底电缆。大北的呢?联邦电报公司,就把这条到长崎线用上了,到海参崴的绞吧绞吧弄上来了一大截,俄国人是别再想用了。
哎呦!大北公司知道这事的人哭笑不得,不过现在也没时间想这事,三家公司正在为这大窟窿打官司呢?
联邦几个小钱就独占了中国一东一西两条海缆。头一笔定金就叫陈雨霖想不乐都憋不住。洋人想要发电报也得向联邦交钱,清国也一样。这蝎子屎,独一份的买卖,联邦电报可发财了。南北二线的开通让公司财源滚滚,独享垄断之暴利。
从此以后,利用这条电报线,只要拍一个电报,就能在六个星期后接到国外的订货单,效率比邮船快得多。
清廷从中唯一得到的好处,就是凡经联邦公司线路传递的政腐公文、外交文书等等,全都予以半价或者免费。那会儿电报费用很贵,这项免费倒着实能省下一笔银子,但跟清国的损失相比,还是不成比例。
别国看着眼气没辙,谁叫人家是华人国家呢?谁想到,联邦还有一招,在还没有允许上岸的地方设趸船,将线头设于其上,权当浮动电报站,算是个折中的办法。更何况,尽管暂时没有旱线,但公司又得到了中国保证的海线专营,排除了竞争对手。
几年后,看到电报的好处,清廷终于同意敷设津沪线,工程由联邦总承,电缆供货方又是丹麦大北公司。大北公司本来以为联邦也不过是粗通商务,对技术一窍不通,自己可以从中大捞一笔,报上次海线不成的一箭之仇,咬着牙憋着劲准备坑一道。
结果他们代购的材料三番五次被退了货,还写信严厉斥责大北公司不按合同办事,清楚地指出哪里不符合标准哪里以次充好,该用五米的冗余回路只购了四米、接线金属头成色不对,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大北公司的代表大吃一惊,我靠,这是行家啊!
从此他们不敢造次,提前了十年的津沪线修的异常顺利。整条线路1871年初动工,天津、**两头并起,到了12月24日就连通了,还没一年功夫。津沪线全长3075华里,立了两千多根电报杆,一共花掉银子17万两,清廷当时的预算是19万两,费用不超反省,实在是晚清时代的一大奇迹。要知道,十年以后清廷从天津修到旅顺,电报线全长才1235里,就花了10万两。
海旱相接巨大的经济利益很快凸显了出来。1872年,联邦电报局的电报费收入为12万余两;5年后上升为82万余两;又5年达126万余两;到1885年上升到231万余两。
参加中国海线专营权授权协议签字仪式,告别何咏文,贺总督马上上船,运载物资人犯的船已经到达横琴岛,他也要尽快赶过去。,----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