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二十八章.东捻 (3 / 3)
张宗禹领着自己的人调头走了,所谓剩下的东捻军数万人也不能作茧自缚,已经粮草短缺的捻匪,自河南中牟出发,突入山东,准备进入运河以东地区抢粮。设想当然是很美好,一旦占据产粮区,就成了肚里有粮心不慌,周围游民散勇自会踊跃前来,势大可为,就在这中原一带,尽可与清军周旋一番。
但谁想到,事与愿违,清军也没闲着,对于捻匪东进就粮意图早有防备,大军齐聚山东,以逸待劳。
正攻受挫,东捻军损失惨重,只得趋至河南商丘。但依旧受挫,进攻归德不下。此时东进无望,赖、任等人想起了张宗禹,后悔药就不说了,也想去陕西与西捻军汇合。
哪知道,和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清军,也该是知己知彼了,对捻军动向非常重视,上封下砸,处处堵截;捻军马队在无边无际的大队清军中,左突右撞,清军就是一堆软壳蛋,也快把捻军的马蹄子陷住糊死了。
也由于马队大规模行进需要一定的地利条件,东捻军最终取消入陕计划,最终被迫进入胶东地区。但事实证明,跑入这种地方,处处兜绕,长久而疲,虽然取得一些胜果,东捻军在窄狭的地区根本不能发挥所长。何况这种意图,清廷方面早有察觉。左宗棠等人密切注视东捻和西捻的动向,随时加以防范。
跑来跑去,东捻军在1866年年底进入湖北。赖文光的想法本来很不错,他想进入湖北后抢粮修整后从宜昌杀入四川,然后以天府之地为中心,逐步四扩,力图把势力延及湖北、云南、贵州、陕西,最终与西北的西捻军和造反**者遥相呼应,重整太平天国。也就只是想法吧,施行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1866年1月两路捻军进入湖北,不久张宗禹部捻军又经河南奔袭鲁西;赖文光部旋亦返河南,转进山东,策应配合张宗禹部。4月11日,张宗禹部捻军由兰封进入定陶,12日在巨野与清军总兵杨飞熊部遭遇,结果杨飞熊受伤败逃。
20日,捻军又在郓城击败潘鼎新等部淮军,缴获大批洋枪炮,随后进抵寿张、范县,至4月底,与赖文光部捻军会师于曹州府。
5月间,捻军在巨野遭淮军总兵刘铭传、周盛波等攻击失利,于是赖文光部开往鲁苏边界,继而抵达皖北、豫东一带活动,张宗禹部则往来于曹县、丰县等地,后趋徐州。6月20日,两军在徐州境会师,旋又分头活动,先后进入河南。
曾国藩虽苦心推行其剿捻策略,但捻军仍横扫了豫西,并昼夜行军,于9月下旬直趋菏泽、曹县一带,势不可挡。随即进入水套地区,嗣后仍回师河南,再破清军河防。曾国藩的“剿捻”策略尤其是河防计划宣布破产,清政腐不得不改派李鸿章继任钦差大臣,节制各军,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赖文光等深感孤立无援之难,遂于10月21日在河南中牟分为两支:一支由鲁王任化邦率领,并遵王赖文光、魏王李允、首王范汝增、奏王赖世就等,有将士10万人,骑兵居多,继续在中原地区坚持斗争,是为东捻军;另一支则由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率领,并淮王邱远才等,“前往陕、甘,往连回汉,以为犄角之势”,是为西捻军。
新常胜军经过一个月的紧急整训,开战在即。从蒙古随马队前来的三百多蒙古汉子也加入了进来,和一千多联邦军,以及就地征召的骑手,组成了包括三个骑营、一个骑炮营和一个辎重营的一个轻骑兵团。
并不主要以骑队冲击作为作战手段,而是着重利用火力进行打击,而利用马队快速机动。虽然配备马刀,但是只作为防身和辅助攻击的装备。,----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