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九章. 铁路车站** (2 / 4)
平炉炼钢法的最大缺点是冶炼时间长,一般需要7、8小时;燃料耗损大,热能的利用只有20――25%;基建投资和生产费用高。一个年产10万吨钢的钢厂,只要建成5个2.5――3吨的顶吹转炉就够了,而修建一个平炉的厂却需要5吨的平炉25――30座。按照8个小时的生产周期计算,每天三班,一个5吨的平炉可产钢15吨,15吨的炉子就可以产45吨。
大量生产的这种方法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兰国最先得到改善。铁矿石来源于西南婆罗洲。蒸汽铲把铁矿石舀进火车车厢,矿石又被装入火车车厢;这些车厢由自动两卸车卸货,倾卸车把车厢转到自己的边上,使矿石瀑布似地落入箱子;上料车把焦炭、石灰石和这些箱子里的矿石一起运至高炉顶部,将它们倒入炉内。于是,高炉开始生产。从高炉里,铁水包车把仍然火热的生铁转移到混轶炉,然后再转移到平炉。
就这样,实现了燃料的节约。接着,平炉开始出钢,钢水流入巨大的钢水包,从那里,再流入放在平板车上的铸模,一辆机车把平板车推到若干凹坑处,除去铸模后**裸地留下的钢锭就放在这些凹坑里保温,传送机把钢锭运到轧机处,自动平台不时地升降,在轧制设备之间来回地抛出所需形状的钢轨。
由此产生的钢轨具有极好的形状,如果有少许偏差,就会被抛弃。起重机、钢水包、传送机、倾卸车、卸料机和装料机使从矿井中的铁矿石到钢轨的生产成为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开采两磅铁石,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开采半磅石灰,开采少量其它辅料矿,都运到炼铁厂;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二分银子。这价钱了得吗,在西洋都是便宜的。
机器厂最火,那最见得着钱,一批机器运到广州**天津,就是大把的银子,缫丝机、纺织机、蒸汽机、螺旋桨、碾米机、磨面机、榨油机、各种船舶修造设备、刀子剪子锤锤锤等各种生产工具、日用品……
华洋商行的买卖也越做越大,在兰芳的订货量不断攀升。造船的自产化率越来越高,自从蒸汽机仿制成功,兰芳已经可以为华洋船舶提供轮机,暗轮铸造的研制成功,又可以提供螺旋桨,虽然还只是制造木制船身小轮船,但是船舶制造经验都在快速增加,铁壳船也呼之欲出。
工业局建铁路的初期发售了铁路股权,但是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铁路呀?肯出钱的太少了,最后还是几大家族半卖半接济的凑了第一阶段的资金。也是,现在赚钱的地方和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对于铁路还看不见的的好处,不足以吸引大家注意。
接下来,东万律到坤甸的运营铁路正式通车后,东万律周围工厂的产品可以随时运到坤甸,比起万律河船运快了很多,但是由于路程短,初期运费不菲,效益并不好。随着工厂开工越来越多,大量货物需要运送,航运压力剧增,铁路的好处开始体现,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运行,装卸设施也进一步完善、货栈、仓库一应俱全。铁路又向北延伸到三发附近,金矿开发也在扩大。
客货运都大大增加,铁路运输的效益开始明显。铁路沿线车站周围的土地价,马上涨了起来。有货就要有人搬运,有人就要吃要喝要睡觉,车站里外马上就开了饭铺、酒馆,后面开几间房,就是客栈;有货就要存要运,马上就有人开设了货栈仓库,先盖棚子后垒墙,院里圈个围栏,就是牲口棚;各种马车行、脚行开张……
卸下来的货物马上就要批售,各种商号也就开了张,各种来自马来、新加坡、越南、中国、朝鲜、暹罗、印度的千奇百怪的货物,从港口沿着铁路运到车站,再由大大小小的贩夫走卒向西面八方批发贩运。
有了生意买卖,就要有地方谈,有的酒馆就成了酒楼,茶棚变成了茶馆、茶楼,也有的大通铺就改成了客房;起了二楼的,也就变成了饭店,专门招待富商大贾……酒楼饭店就需要歌姬舞妓,风化场所随之出现,南国佳丽北地胭脂倭国艺妓高丽鸡西洋舞女大白俄见缝插针的出现了……
建筑用材大大增加,就使得砖窑的买卖好了,一窑窑的砖还没出窑就有了买主。窑场用的是机器制砖机,谁还顾得起那么多的人工?现在的西婆罗洲,一般的活计雇不起华工,雇土著呢?也没那么多呀,手脚还笨,记吃不记打。现在各种的机器越来越多,几窑砖就能换一台,出的坯又快又好。出了砖,根本不用愁,有的是拉着马车牛车在场子里等着的买主。这还得凭关系好,生来硬闯还真拿不着,排队等?南洋的旱季就那么几个月,要不您就过了雨季再说?
有了房子不能空着呀,缺什么?家具!伐木场的好日子也来了,好木料不用说,外销换了大钱。一部分大料进了木材厂,做家具,枝枝杈杈作铅笔,连树根都进了砖窑的火门……,江上放的木排,终日不绝,没有一天积压住。就是订的斧子锛子大板锯加了又加。
家具厂生意兴隆,接不完的单,干不完的活。木匠的价格涨了又涨,不过木工机器也有了,中档家具就改了机器,那产量才够得上学校兵营工厂的订单。你一个木匠一天能做几把椅子?累折了腰也就是几把吧?这机器一开,这边进原木那边出方子,那板子往里面一续,一趟出来就刨得溜光水滑,砸榫?不用!往模具上一按,钻头呼呼的一排眼儿,摸上鳔胶,对上榫,啪啪几下,齐活!小学校百十把椅子几天交货。您木匠师傅呐,还是在那些讲究家什上施奋手艺吧。
采石场也火了,有火药帮忙,开采量猛增,不光是石灰石,花岗岩也有了销路,有了好石料,各种洋式建筑在各种语言的洋建筑师、工程师指挥下,一座座起来了;各种中式四合院、吊脚楼起得更是快。那各种花纹的花岗岩,用那蒸汽锯切开得方正平齐,再磨得镜面似的,嗬!铺在议会大厦地上,真阔气!
几个大站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原来的城镇,汹涌而来的各国移民又把原来城镇的规模扩充着。各个车站的税收收得不亦乐乎,认购了股权买了地皮的都整天乐眯了眼,没赶上的瞪大了眼睛眼巴巴地等着下一拨。不用说,从东万律通向其它地方的铁路马上有人认购股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