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一章. 风下之地 (3 / 4)
旁边的娘亲不知所措,有伙计扶了坐到一旁,带点羡慕的端上碗热水,小声对妇人说:“你就放心吧,这识字的最受待见,干的精细活,挣的都比我们多多哩。”
看着儿子刷刷点点,口念笔不停,旁边的伙计直张罗排队的跟上,娘亲的心里舒坦呀,眼睛都湿了,儿郎这几年的学,是由地方使用了。
这登州上船的就像赶集,孩子哭大人叫,联邦招商局的人和代办们各个忙得满头大汗……凡是孤儿一律额外注册为一家,由专人安排上船。
半年就带来了数千户华人,那就是三万人呀,另有数千无眷人口,都相跟着某一家算是家眷的数,一起来了。后面投亲靠友的,什么寻父寻子的就没完了。
移民一到就迫不及待的落实自己的土地、工具,反正不管你怎么琢磨,到手的总比你想得多得多,土地吃食都是人头份,大人孩子一样,那有家小的就合适了,看着眼热?生呀!有船的要是不想经营,好呀!可以作价,也可以入股。
这攥一把肥的冒油的土地呀,中国人世世代代就是为了它吗?告示上说的明白:每户给土地五十亩以上。每亩每年缴纳租金五角,最初二年免收。
每户每年就交纳二十五元以上,头二年免收。这在清国也算是好了,到这一看,乖乖,能种两季稻米?田边地陇还可以种菜,房前屋后可以养鸡鸭猪鹅,要是摊上水塘沟渠就更好了,不但不用多交租金,塘里插上竹篱笆,就可以养上一大群鸭呀鹅的。养猪也简单得多,有块山坳坡地,同样栽上竹桩,猪草水葫芦都可以用,一年下来就开了荤了。人口多的户,干脆分开来,一户变两户、三户。
烧荒的烟雾连绵不断,种植园跟着伐木走。有的人几家过的着,就打了连连,有的种植,有的运输,有的盖房子修围墙。这样的总督署还更支持,可以圈占更多的地,人手不够?说话,雇人,还有贩奴船不是?不过贩华人太少了,逮着就砍干净了,犯不上。现在就是抓爪哇、婆罗洲、吕宋的土著,或者柬埔寨越南的。也可以用机器,政府可以提供分期付款的新式农具,这玩意儿,地方小了,不够耍的。买不起机器的,也有招,租呀?机器房专门有人开机器,挨户的揽活。
签署的移民合约,可以送来大量劳力,现成的活计――砍树呀,这里的名贵木材出口到清国,都是抢手货。什么花梨紫檀铁栗木……招呼吧。
不愿意刨土撒种等收成的可以去挣活钱,采石场的活是人就能干,一炮蹦下来,锤子凿子一起上,按照尺寸凿出来,喊着号子装上车,一趟趟运进工地。
或者上工地,总督署、港口、仓库、炮台、马路、工厂,哪都是工地,沿着马路新起的房子店铺一溜接一溜,泥水匠、木匠、车把式、大工小工,有的是活计。
作为临时总督署的小饭店掌柜在攒够了起楼的钱,就等着新总督署一建成,这边就开工。周围菜园子也一扩再扩,每天拉菜进港的牛车推车排成串,猪羊鸡鸭鹅的叫声和着大声吆喝讲价钱,把个集市吵翻了天;一早上当地土著们就扛着竹子忽忽悠悠的下了山,土著部落里收来的竹编藤编的筐呀篮的,来多少卖多少。
和婆罗洲其它地方一样,沙巴的资源也十分丰富。森林木材和各种地下矿产十分丰富。这里的石油和天然气也非常丰富,以后的开采会很便利。此外,这里还有另外几件宝:蛇皮、燕窝和藤条。
这都简单,找到当地掮客,把消息散出去,那些土著部落就会自己把人撒出去捉蛇采燕窝砍藤条,再拿收拾好的蛇皮燕窝藤条送过来。这边只要验货付钱打包就可以了。
土著人也撒欢了,今年怎么不往年的收购都多呢?所有积压的都卖了,那港口还催这要。还有山货野味,有本事你就打吧,光每天到港的新移民,一船就一二百位,卸货装货的还有好几条,水手就几百,还有水兵炮营工程队,一人一口,就得多少头山猪?多少筐蘑菇?
种植园的不断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归化的土著和战俘极为勉强的承担着劳作。得知与中国的协议签署,几乎所有的种植园都在向移民局申请人口配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