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章. 铁模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章. 铁模 (4 / 4)
        线膛炮不管是使用米尼弹架构,又或者是后装炮架构,都可以“减装药”,使用较少的装药达到较长的射程,而火药装得少了,炮管自然可以削薄减重,当然炮室加炮套加强。因此即使倍径高,重量却反而会比低倍径的滑膛炮低的多。

        拿破仑炮系统中的野战炮,一般装药是1/4到1/5。例如南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12磅拿破仑炮,装药2.5磅,装药量为弹重约20.8%,约1/5。然而ParrottRifle与OrdnanceRifle两款均为发射10磅重的长形炮弹,装药量却只有1磅,仅约10%。虽然因为弹重与装药较小,导致其初速低于拿破仑炮,但是由于线膛旋稳定弹道的因素,能量损耗较小,导致这两款炮的射程反而比较高,并且还比较精确,长身管也是原因之一。

        至于精确度,参考当时美国炮兵的通俗说法:使用拿破仑炮,你可以在1600码外打中一座谷仓。使用帕洛特-加龙省炮,你可以在2000码外打中这谷仓的大门。也就是说,1000码以上,传统拿破仑炮,即前装滑膛炮,不具备反炮战能力。然而换成线膛炮,即便是ParrottRifle这样的前装线膛炮。照样可以在2000码的距离玩陆上反炮战,精确命中敌军的大炮,不过一般是在1600码,也就是1哩左右作战,这才可以首发命中。

        但如果把线膛炮倍径限制在16~18倍的话,距离会大幅缩减。这样的线膛炮应当只有1200~1500码左右的精确射程,最大射程应该在3000码左右。因此如果要作12磅线膛炮的话,应当把倍径至少提升到20倍,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参照ParrottRifle的例子,那是发射10磅炮弹,倍径24倍,重量也很轻,仅相当于拿破仑时期的陆军16~18倍径野战6磅炮,同时期的海军6磅炮可是重的多了。而且这种炮还是高倍径加农炮,可以直接拿来当海军炮的。

        24倍径10磅铸铁线膛炮由于高倍径外加线膛,实际上可以陆海通用,24倍径10磅铸铁线膛炮如果与海军炮相比,重量大约相当于4磅海军炮。如果换成钢的话,不管是铸钢或者锻钢,重量都会近一步下降。

        线膛炮使用的尖型弹而不是圆弹,尖型弹飞行比圆形弹稳定,同口径下可以调整重量。同重量的尖弹与圆弹,前者的口径只有后者的70%左右。如果就横截面而言,只有49%。两者同样炮口初速的话,那么尖弹的撞击动能集中在一半的截面积上,单位能量密度是圆弹的2倍。再考虑尖锥弹体的低阻力,同重量的炮弹,尖弹的穿甲威力达到圆弹的3倍以上。

        图出来了,铁模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不过,以目前兰芳技术条件,还是首先选择比较容易的十二磅短炸炮进行仿制。炮坊各组分头开始制图、备料,随之开始铸炮。

        短炸炮就是一种前装滑膛臼炮,当时也称为田鸡炮、硼炮或冲天炮。1863年,苏州洋炮局生产了短炸炮。1864年,苏州洋炮局就造出了二十四磅子的生铁制田鸡炮,月产量有6-7尊。以后的江南制造局在1867-1876年间共生产十二磅子、十六磅子、二十四磅子和生铁和铜质滑膛前装炮128门。

        经过改进设计的短炸炮,依旧是前膛装弹,由于炮身短,定为口径的十倍左右,在仰角大的情况下,比较适合前膛装弹。先确定试制使用12磅、18磅尖弹的两型火炮。要求可大于45度发射,弹道弯曲,可用于野战、攻城或装备于军舰。最大射程千米以上。

        即使是使用18磅尖弹的短炸炮,口径也只有80mm,采用新型炮钢,会使得炮的重量更轻,因而运动灵便;由于其射角大,初速小,炮弹所受空气阻力不大,因而射程较远;出于其弹道弯曲,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及有掩盖工事具有较大助威力,相对炮重、射程、准确率都提高很多。性能会比后来的苏州洋炮局的短炸炮要超出很多。这个设计,江四水最关注,一旦成功,他就要全面装备他的陆军。

        按照新设计图试制的新火炮个方面都比清国自产火炮好的多,以现在的工艺条件,较之欧洲最先进火炮已略胜一筹。

        龚氏绝学,名不虚传,根据重新绘制的图纸铸造的铁模,工艺精良。同时准备铸炮的原料,铁模完成的当月,便安排第一批铸造。

        铁模铸炮法是以铁为模,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是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是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然后,两瓣相合,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再剔除炮心内的泥胚胎,膛内自然学滑。

        同传统泥模铸炮相比,铁模铸炮工艺简便易行,节省模具原料,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解决了不出蜂窝的难题,提高了火炮铸造质量。

        “其法至简,其用最便,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且旋铸旋出,不延时日,无瑕无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无穷,辟众论之导轨,开千古之法门,其有裨于国家武备者,岂浅鲜哉!”,----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