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章. 铁模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章. 铁模 (3 / 4)
        此外,法国在1865年发明的平炉炼钢法,也已经被兰芳抢先进行了专利注册,并开始使用这种钢材制造炮身。

        转炉是很好作,又小又简单,冶炼速度快又省燃料,优点多多。但是他有个很大的问题:必须用纯氧,即所谓的“氧气顶吹转炉”。空气吹炼的话当然可以,可空气的成份是甚么?氧气20%,剩下80是氮。所以说,“空气顶吹转炉”会将大量氮吹进钢水里,这使钢会有热脆的问题,不能直接制作枪炮管,其它的性能也严重受到影响。

        那么氧气要怎么生呢?最笨的方法是电解水。但此法产量低,成本高,不经济,不如平炉经济。此外,不只是制氧时需要压缩,要储存氧气,也需要压缩。一般潜水用氧气瓶大约是10大气压,1850年左右的高压蒸汽机,不过5~7个大气压。这也就是为何1855发明的转炉,在历史上比1864年的平炉早10年,成本又低,却始终不具主要地位的原因了。

        所以说,转炉本身结构简单效率又好,但是背后需要的工艺基础,或者说,纯氧工业化生产所需的工艺基础非常高。因此还是改成平炉好,平炉炼钢慢些,花钱贵些,但是胜在技术水准较低,当然了,对于性能指标要求不高的还是用转炉了。

        这些技术的使用,使的兰芳自造火炮的炮身强度得到极大提高,抗压能力增强。兰芳火炮由此慢慢开始被世界关注,身价日高。

        在闭锁机方面,1873年克虏伯公司发明的锁栓式闭锁机、1877年法国杜斑鸠少校发明的断隔螺式闭锁机,和压缩紧塞具,都已经完成试制。兰芳已经准备好一切火炮技术的前期储备。不过,这一时期火炮技术的最大进步――制退复进器,由于技术和工艺原因,还停留在绝密的发明阶段,刚性炮架火炮还需要沿用一段时间。

        直到光绪四年的1878年,中国仿自英国阿姆斯特朗式4.7?、40磅炮弹的前膛炮,以钢为内管、外装熟铁制套筒及箍的钢腔熟铁箍炮制成。那是中国最早的自制钢炮。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清军中使用的洋炮主要是前装炮。依其身管长短,分为长炸炮、短炸炮两类。长炸炮就是加农炮。

        拿破仑时期,各国的野战炮兵主要是青铜、黄铜炮,有这样一个大致上的认定公式:最常使者为6磅、8磅与12磅的炮弹,倍径为16――18倍,炮管与炮弹重量的比例,就是炮管乘数为135――150倍,全炮乘数,即全炮重量连同炮车为炮管的1.7――2倍。

        一门六磅拿破仑炮,视不同国家炮管重量约在810――900磅(6x135――6x150),连同炮架在内重量介于1445――1700磅之间(850x1.7――850x2)。12磅拿破仑铜炮的炮管则重达1227磅,约557公斤。

        最后,装药量约为炮弹重量的1/3――1/5之间。采用这种装药量进行直瞄平射时,炮弹约在300码/270公尺的距离上落地。如增大射角射程可达3000――4000码,即2.7――3.6公里,但在这样的距离上命中率极低,,13――17%六或八发才有一发命中大方阵目标。在用实心弹和爆炸弹时,加农炮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是600码到1000码,即540――900公尺。

        这是俗称加农炮的规格,另外还有所谓的榴弹炮,倍径缩减到7――10倍之间,一般使用较少的药包,10――20度的「大角度」曲射。由于炮管只有一半,因此重量也就轻的多,通常只有加农炮的一半或者更低。

        此外还有所谓的长管加农炮,这是海军舰炮、要塞炮、城防炮或者攻城炮这类不需要野战机动的重炮,一般使用12磅以上的较重的炮弹,而倍径则达到22――25,最大装药可以高达弹重的1/2,不过一般考虑炮管寿命与射速,还是用1/3――1/4的装药。例如英国海军32磅重炮一般是使用8磅装药进行循环射击。

        如果是线膛炮,倍径一般会在20倍径以上,而这种高倍径并不代表就比较重。同时期使用的前装铸铁线膛炮,比如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ParrottRifle,是10磅炮,3?口径,76.2mm,其炮管重量只有890磅,约404公斤。仅相当于6磅滑膛炮――884磅的等级。同时期的10磅OrdnanceRifle同样是三寸线膛炮,炮管重量更只有816磅,约370公斤,但这是锻铁炮,价格贵一倍。ParrottRifle的倍径高达24.7,OrdnanceRifle则为24.3,都属于长管加农炮。放在17世纪时已经是海军长管炮的标准了。而12磅拿破仑炮倍径却只有14.3,比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野战火炮还要短些。但重量却还是比高倍径的线膛炮重。

        此外,19世纪末的钢制后装线膛炮:OrdnanceQF12pounder8cwt、QF12pounder12cwtnavalgun,都是12磅炮,cwt指的是英担,一英担约51公斤重。因此这两款炮分别是408公斤与612公斤重,炮管与炮膛。这两款也都是3?/76.2mm炮,但是发射的是比ParrottRifle长的12.5磅炮弹。前者是28倍径的陆军炮,后者则是40倍径的海军炮。两个都是架退炮,后者似乎有装制退器,管退装置当时还未发明。

        ParrottRifle与OrdnanceQF12pounder8cwt就是典型的例子。两者重量相近,但是前者是铸铁炮,发射10磅炮弹的24.7倍径炮,后者钢制炮,却是发射12.5磅炮弹的28倍径炮,根据弹重与初速分析,炮口能量提升约近一倍左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