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十一章. 蒸汽机 (2 / 3)
其实也就十几日不见,桐君玄素越发娇艳动人,桐君身形略高,一袭长裙包裹著修长曼妙的柔美身材,柳腰纤细,玉手如葱,玄素举止婀娜,莺声燕语,两人肌肤都是白皙如雪,吹弹可破,妩媚多姿明艳照人,娇艳中更透出无比高贵的气质,闭月羞花莫非如是;柔颖娇小玲珑,清丽可人;檀烟则如清水芙蓉,典雅出尘,所谓沉鱼落雁,不外如是。贺大公子不觉呆了半晌。
出了卧室,往后一转,竟有间不小的敞轩,木地竹墙,当中一弯水池,白沙铺底,青石围就,一泓清水,从墙外竹筒直泻而下,注入当中池中,窗檐高挑,栏外一片繁花摇曳,幽香阵阵。好家伙,亏得她们几个怎么想出来的。
洗漱完毕,到了前面的厅里坐下,嗬!好大的厅,怪不得一股淡淡的柠檬香味,一水坤甸铁樟的梁柱、地板,好家伙,这桐君几个要花多少钱呀?满堂的硬木家具,紫檀乌木黄花梨,这在他原来那个时代,馋得流口水的玩意儿,现在摆了一屋子!乖乖!这要留到那时候,得值多少钱呀?唉,估计那时候咱要是还在也是木乃伊了。
这里是刚建好的新府邸,离坤甸不远不近,依山坡而建,小青瓦,粉白墙,石板铺的甬道,满院子绿影婆娑,本来这几天正在栽树挖水池,桐君交先歇了,书童也一个打发到山坡下路口门房里看着,有人物来了好通报,一个去集市上采买。诺大的院子空落落的只有他三个人,好好聚聚。
一船船的矿石运到冶炼厂,在料场上堆积如山,炼厂的小货车,再把矿石运到刚刚建成的炼炉旁……
前一阵还担心这个大肚子炼炉没有矿料的人,现在可只顾了笑了。明显的,矿石的挖掘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冶炼所需。
这时的中国,随着剿灭太平天国的逐步深入,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平息,大清股肱之臣曾国藩对“内忧外患,至今已极”的形势认识更加深刻,只有寻求“自强”、“求富”的方法,才是摆脱大清岌岌可危的出路。
他对洋人独揽制造机器的技术、权力很是不满,常与幕僚谈起自强之法:讲求自强的基本要务,一是革新政治;二是寻求人才。而目下最为急迫的下手工作,就是学会西洋制造船炮的技术。一旦我们学会了船炮的制造,那么洋人的长处我们就有了。无论是与洋人和平相处或相互对敌,我们都可有所倚恃。
因此,在安庆军械所建立伊始,曾国藩便决定以全力去制造轮船火器。在当地他听说无锡有两位人材?徐寿、华衡芳时,便请江苏巡抚薛焕四处访求。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薛焕将徐寿、华衡芳送至安庆大营。徐寿、华衡芳来到安庆军械所以后,曾国藩命二人主持制造轮船。
为解决动力问题,二人“自绘图兴工”,在既无实际经验,又缺乏资料的前提下,“潜心研究,造器制机,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外人”。
蒸汽机是十八世纪六十年开始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然而,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不认为洋人的东西有什么妙处。更不会把洋人的制造的物器当成宝物,因此,对蒸汽机为何物毫无所闻。至林则徐、魏源之时,虽然有了善于“今西方各国,最为奇巧有益之事,及是火蒸水气”的记载,但是并没有引起世人对它的重视。
此时,**墨海书馆已因战乱而倒闭,幸运的是,徐寿、华蘅芳却在书馆倒闭前曾去访问,并购得《博物新编》一书。该书共三集,初集有“热论”一章,其中“蒸汽”一节载有轮船动力系统基本原理。这就是徐寿、华蘅芳当时所能掌握的全部蒸汽机知识。这当然不够,于是徐寿派出儿子徐建寅,继续搜罗资料,一点一滴不放过,一鳞一爪全拿来,东拼西凑,“潜心研究,造器制机,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外人”,终于仿造出一个又一个机器部件,装备出一台蒸汽机。
初次试验时,大小官员全来观看,蒸汽机发动起来,只一会儿便停转了,无论如何调试,它还是不转。官员们垂头丧气,上报曾国藩,要求换“洋匠”来造,但曾国藩却支持徐寿、华蘅芳继续改进。
1862年8月2日,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蒸汽机正式试验,一个多小时后结束,试验场上的官员和技工都欢呼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