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兵器局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五章. 兵器局 (4 / 4)
        “转**的枪管和枪膛是分离的,转**通常由3部分组成:枪底把、转轮及其回转、制动装置和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枪底与一般枪上的机匣相类似,上面开有许多槽孔,以便将所有的机构和零件结合在一起,如枪管、框架、握把等;转轮、回转和制动装置通过回转轴固定在框架上,转轮既是弹膛又是弹仓,其上有5~8个弹巢,最常见的是6个,人们又把这种转**叫“六响子”;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是转**最复杂部分,……可分为单动式和双动式。单动式在发射时要先用手压倒击锤,使它处于待击状态,然后扣动扳机射击。双动式既可用手压倒击锤使之待击,也可直接扣动扳机进行自动待击的射击。早期的转**多属单动式,而后期的多属双动式。”

        “这东西难倒是不难,只是咱的机器不行呀。”

        “没事,手工也行,就是费工了。”

        “转**是手工装填弹药,子弹打空之后就得退壳或重新装填。有两种方法将转轮推出框架,一种是框架铰链式,分向上折开和向下折开,这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是转轮摆出式,就是将转轮甩向左侧或右侧,甩向左侧的叫左**,甩向右侧的叫右**,但是,向右摆出的转**很少见。”所以,一般都叫左转手枪,成了转**的代名词,甚至比转**这个词用得还响。叶根生玩着转轮六响子,竟有几分西部片牛仔的味道。

        柯尔特1835年发明的那种转**为火帽击发式,使用口径10.16毫米的纸弹壳锥形弹头,与现代转**相差无几,为此,不少史书将柯尔特称为“转**之父”。

        柯尔特181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康狄格涅州卡特伏德市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是一个手枪迷,担任丝绸厂老师的父亲给他买来了各式各样的手枪,小柯尔特总要把每一种枪都拆开,以探究其内部奥妙。1830年~1831年间,完成大学预科和阿默斯特学院学业后的柯尔特登上了一艘名叫“科沃”号的双桅船,开始了经好望角到英国和印度旅行。大海茫茫,水天一色,双桅船在海上静悄悄地行驶着,在漫长的旅途中,柯尔特除了登上甲板,远望海鸟追逐轮船外,还经常跑到驾驶舱。舵手手扶舵轮,时而向左转,时而向右转,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一直琢磨着如何把新式击发枪原理与旧式转轮枪结合在一起的柯尔特突然爆发出灵感,他高声喊到:“成功了!成功了!”把整个驾驶舱里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柯尔特连忙跑回船舱,模仿舵轮的结构绘制出一种全新的手枪图纸,并急不可待地用木头雕出击发式转**的模型。

        1834年,在来自巴尔的摩的机械工约翰皮尔逊的协助下,柯尔特很快就制造成功了可以发射的样枪。

        在柯尔特发明转**之前,所有的转**都是手动转**,而柯尔特的转轮是由待击发的击锤转动,这种自动转**的诞生使过去所有的手动转**相形见绌。与过去的转**相比,柯尔特转**的独特之处在于,弹仓作为一个带有弹巢的转轮,能绕轴旋转,射击时,每个弹巢依次与枪管相吻合。转轮上可装几发子弹,枪管口径为9毫米。而且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撞击式枪机,击发火帽和线膛枪管,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功能完善。

        柯尔特是一个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全才,他在发明转**后,一方面不断改进,从1847年至1860年间,他共改进与推出12种转**;另一方面,他将发明与实业结合在一起,他申请专利时,申请的专利要求范围达8项,其中包括转**上的枪管、转轮弹膛和枪底把的连接方法等,而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柯尔特武器制造公司。不过,这其间他也遇到过挫折,自己的兵工厂创办6年后因难以维系――曾经倒闭。

        不过,转**1846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战争使他时来运转,在陆军上尉SH沃克的支持和合作下,柯尔特在家乡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重建了自己的公司,他设计制造的0.44英寸M1847式转**被美国**大量购买。当然,柯尔特的转**也确实使美军得心应手。战后,柯尔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公司,至今,该公司在世界上仍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由于转**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很快受到各国官兵的喜爱,19世纪中期以后,这种枪更是风靡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研制和生产这种手枪,许多军官都以拥有一支转**而自豪。

        转**也有一些弱点,转****少,枪管与转轮之间有间隙,很难做到和枪管紧密密封,发射时会泄漏火药燃气,以及初速较低,重装填时间长。但是,由于该枪有一个特殊优点――可靠,特别是对瞎火弹的处理既可靠又简捷。所以,在后世一些国家的陆军装备中,仍给它保留了一定的地位,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警察对转**情有独钟,美国警察中90%的人爱用转**,他们认为,手枪是面对面使用的近距离武器,一定要可靠,转**一旦瞎火,只需再扣一次扳机,那发“死弹”便会转到一边,立即可以补上一枪。而自动手枪遇到这种情况,要退弹是来不及的。

        让大家感兴趣的还有唧筒式连发枪,它的机匣采用整体式结构设计,机匣底部的抛壳窗兼作弹仓装填口,两者充满创意地融为一体,而此前多数的唧筒式枪都无法协调这两者。它们通常是在机匣的顶部或右侧开一个抛壳窗,再在底部为管形弹仓另开一个装填口。这个新机匣妙不可言,左撇子射手为其雀跃欢呼,把抛壳窗设计在机匣底部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防止异物、雨水等进入机匣。

        江四弟曾经试射过,赞不绝口,这在丛林里,或者到了船上,可太好使了。在三叮嘱,千万要造出来,如果成功,他包销。,----北望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