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路遇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0章 路遇 (3 / 4)
        ‘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津津乐道帝王将相的功过,却无人理睬他们脚下的枯骨,乌纱上的鲜血,不悟在神道制下,绝大多数人只能做炮灰和枯骨,新鬼烦冤旧鬼枯,他们的是非功过干卿何事呢?

        车夫比较幸运,他被晏婴举荐做了大夫,至于是否称职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满足了妻子的虚荣心。晏婴这么做,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维持这段婚姻。朱买臣却没能留住自己的妻子,之后他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高官,他的前妻却自缢了。而朱买臣因为政治斗争也没有逃脱杀头的命运。

        朱买臣在后世的诗词戏文中被人津津乐道,和姜子牙相提并论,他的经历似乎可以给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一点安慰,或者给他们的妻子一些警戒。

        毛遂和平原君说,你若是早点把我放在囊中,我会脱颖而出,何只是锥尖呢?孔子说,种地我不如老农,种菜我不如老圃。世人讥讽儒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刘邦喜欢骂儒生,用他们的帽子撒尿,然而郦食其出使齐国、陆贾出使南越,随何劝降英布,皆兵不血刃。

        朱买臣在乡间贫困连自己的都养**,一旦被汉武帝起用,便能平定东越,位至公卿。中夏地大物薄、济济多士,总会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难以施展才华报负,这是确定无移的。

        或者怀才不遇,或者安贫乐道,其实要比投机钻营好的多。朱买臣若不是受前妻的刺激,可能会贫乏终老。他在闹市中高歌行吟,确有几分特立独行的风操。可惜这种态度就是世俗之人难以理解的。

        李白诗,‘会稽愚妇轻买臣’,其实不管姜子牙还是朱买臣,他们的妻子总不失为勤劳妇人,摊上这样一个不事生产的丈夫,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劳作。后世戏文对她们的揶揄和丑化是不公允的。

        但是她们确实也欣赏不了姜子牙、朱买臣之流的长处,这跟她们的出身和眼界有关,她们可没有卓文君那样的家世和教育条件。

        这又要说到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的婚恋观,确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人类的观念皆受环境限制,很难超逸于环境之上。有之,必是少数读书人。

        姜子牙八十遇文王,辅佐武王兴周伐纣。朱买臣虽然位至公卿,建功立业,却犯法遭诛,幸与不幸,只能任人评说了。

        神道制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贫富差距很大,到了极致,‘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社会就会动荡不安。都想做人上人,有人上人,就会有人下人,越是争名夺利,不平越多,戾气越重。

        即便仙界也是一样,过去仙界有大量的金童、玉女、力士供神仙差役,这些人的来历便很成问题。

        过去世人都相信神仙秉直无私,‘天道昭彰,报应不爽’,如果等不到报应,便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至于为何时候不到,岂不是神仙**了吗?

        神仙的能力要比凡夫强一些,仙宝也比较神妙,但是在神道制下恐怕还到不了报应如响的地步。

        先天的地位、智力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后天的努力、际遇又有种种不同,世间难免有幸或不幸,不过仙道制确有胜过神道制的地方,只是同为仙道制,也有程度的差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