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章 磨爷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八章 磨爷 (3 / 3)
        由于缺乏人手,高旭从许用的宣政院调来陈永华,作为他相当于后世机要秘书的幕僚型亲兵。比起同龄人夏完淳来,陈永华虽然少了几分书生意气,但在性格上更多一份务实与内敛,而这种特质正是高旭所需要的。

        “总理,这是商政署周署理派人呈递上来的福建全省冶铁报告书。”

        同盟会初创,高旭还没有定下繁杂的官制,对司、院、署的各级部门的主事人都称为某某理,比如司理、院理、署理,甚至对于以前的知府、知县也暂称为府理、县理。所以,不知什么时候,在同盟会的文政系统内,众人对高旭的“总理事”的尊称中也略去了一个“事”字,而直接称呼为总理。当然,在军政系统内,将士们称高旭为督帅,至于在高老庄的家仆系统,则称高旭为少爷。

        对于“总理”这个称呼,高旭开始时还觉得有点不自在,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高旭听到话声,转过头,望着抱着一堆文卷进入内殿的陈永华。这些天,高旭为了了解福建的治铁业,让周福生收集全省治铁业的资料,作为军需物资,钢铁是决定同盟军战力的第一要素。

        高旭看着陈永华把一大叠福建治铁业的相关资料放在自己的文案上。要看完这叠资料,估计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这个时期的文书都是竖排繁体,看起来也颇为吃力。高旭看了脸色严谨如常的陈永华一眼,道:“复甫,你先向我大略说说情况。”

        陈永华清清噪子,他是福建本地人,对于本省的铁冶情况早就有所了解。道:“闽地枕山临海,平原膏腴之地极少,民食出于土田,仰仗于水利之便;民货出于物产,尤其取资于铁治。”

        高旭点点头,福建多山,冶铁业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福建国民经济的主导支柱产业之一。在明代,福建与广东两地是全国著名的铁治中心。这也就是高旭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福建控制权的原因之一。

        高旭问道:“这福建的冶铁业规模如何?”

        陈永华道:“按照周署理的统计报告,全省内约有一百多座铁治高炉。其中漳州府的龙溪县有炉治二十四处,延平府的尤溪县有炉治二十二处,泉州府的安溪县也有铁治二十余处。此外,宁德县有铁冶四所;汀州境内的清流、连城、上杭、武平、永定等5县都有铁冶,共有铁场二所,铁炉一十六座,其规模不可小看。”

        “近百座高炉?”高旭下意识地用手指敲着案头,沉思着。这明代福建的治铁规模大大超出了高旭的意料之外。只是明代的治铁高炉他不甚了解,需要时间去尤溪县实地考察一下。

        虽然福建的铁矿主要集中分布在闽西南的龙岩、漳平、安溪、德化、大田一带,但在高旭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打算在闽中的尤溪县设立一个作为高氏工坊的补充基地。

        尤溪地处闽中的延平府,是闽江的支流之一。尤溪不仅有铁冶业规模化的基础,还有其他丰富的矿种,比如煤炭,生产水泥所需的石灰石,以及高旭即将推出来的新技术——坩埚炼钢所需要的材料石墨、瓷土、粘土之类,还有火枪铅弹所需要的铅矿,尤溪储量极大。除此之外,尤溪还有四条水系均司于闽江支流,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也是发展水力机械制造的好地方。

        在高旭的规划之中,漳州、泉州的闽南地区以厦门为中心发展商贸为主,而在闽江流域以省城福州为核心的闽中北地区,则是发展铁治、造船业。在闽江中游的尤溪县,凭着本地成熟的铁治产业以及丰富资源,打造一个钢铁秘密研发中心;在闽江下游长乐县的太平港,凭着闽江上游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一个造船基地。H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