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与宁境镇领导班子座谈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与宁境镇领导班子座谈 (2 / 4)
        梁海涛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尤其人才竞争意识缺乏。

        比如,咱们宁境镇有一个难得的人才,名叫黄三木,原来也是坪乡知青农场的青年,而且从小就在宁境街道长大的,相信在坐的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大名。

        为什么留不住?他为什么把宁境街道老房子变卖了,千里迢迢跑到博兴县的姚林镇了?”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问答,这个时候,在场的有些人,本来正在嚼动的嘴顿时停了下来。

        “而他到了姚林镇的三天之内就成立了公司,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家公司不仅给姚林镇带来了一年三千多万的营业收入,还带动了姚林镇的每一个村办企业的发展。

        同志们,每一个村办企业一年平均三百万的营业收入,二十个村办企业一年就是六千万,加上黄三木自己的公司,一年给姚林镇创造了将近一个亿的营业收入,给地方缴纳了一千多万的税收。

        三年时间,带动了姚林镇的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成为怀宁市经济增长最快、人均年收入最高的经济大镇。”

        梁海涛说到这儿,在坐的很多人已经低下了头。

        当初对于黄三木的使用,在坐有人主张大胆使用,有人表示反对。然而,更多的人事不关己,持中立态度。

        梁海涛接着说:“还有,1977年跟我、张岩、洪建一同考上大学的坪乡回乡知青张木村和郭天祥,大学毕业后一个分配在扈州市,一个分配在曲江市。两人都表示愿意回到宁境镇工作。

        县里的张天逸县长和王明山**也跟对方县里做了大量工作,对方也表示同意配合办理两人的调动。

        可是为什么宁境镇对于他们两人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迟迟不能定下来?

        这让那些从家乡走出去的人才有多么寒心啊,你们想过了吗?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