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代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8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一代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8 / 9)
        甚至在梁海涛和刘娜之间,也时常会因为不同的看法闹得两个人三天相互不说一句话。

        关于农村包产到户的话题,在77级整个上学期间都在艰难地前行着,直到1982年初毕业时,人民公社制度也还没有宣布解体。

        从1978年入校一直到1982年毕业,77级的大学生和整个社会一起,不停地感受着思想解放、体制改革、理想重建的新旧观念冲击。

        ……

        燕大的游行之风盛行,似乎是自1978年起至八十年代末燕大学生的共同记忆。

        尤其是1981年3月20日晚,是77级校园时光中最难忘的一夜。

        早在当天下午,燕京大学各栋宿舍楼的电视室里,激动的同学们就已经用小方凳占好位子,等待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直播。

        当晚,华夏男排在落后两局情况下,奋起直追,连扳3局,以3比2战胜南朝鲜队,获得了世界杯男排亚洲预选赛的胜利,也赢得了代表亚洲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

        这场反败为胜的传奇比赛让围坐在收音机、电视机旁的燕大学子们忍不住振臂高呼,兴奋地涌出宿舍,一夕之间,燕大校园里一片沸腾,学生们举着点燃的扫帚当火把,游行、喊口号。

        燕园门口的马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

        一开始大家喊的口号是“华夏队万岁!”,之后变成“华夏万岁!”,后来,有人起头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

        就在这片人群之中,一个燕大中文系的同学大声呼喊道:同学们,咱们换个口号,喊“团结起来,振兴华夏!“,大家一齐喊“团结起来,振兴华夏!”

        这短短八个字,是华夏男排一次逆转获胜激起的热血,是二十世纪世纪八十年代由燕大学子振臂喊出的时代强音,也是燕京大学作为思想阵地又一次历史性表达出的民族精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