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0章 第 120 章 (2 / 2)
        实际上秦朝的徭役制度比之后来朝代的徭役制度一直都要复杂一些,要不是依托于秦朝强大的基建水平、庞大的人才储备和细致的数据存档,想要计算清徭役的比例路程什么的还挺麻烦。

        不过以此相对应的,是秦朝百姓对于维护家乡、建设家乡的参与感也是头一份。无论工程大小,大如都江堰、灵渠、长城,小如村庄之间的水渠和深井,百姓们都会小心使用,自觉维护。

        次年春,秦始皇举行了登基大典,改官职,废除分封制,以郡县制管理国家。统文字,定车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说起废除分封制,还发生过一件大事。当时的丞相王绾其实有上书给秦始皇请分封皇次子,秦始皇还没表态,外面听到风声的百姓们不干了。不知道是哪一位有才的人,搞了个万民书请求秦始皇不要分封。毕竟这样一位能带领百姓过好日子的皇帝多难找啊,谁都不愿意被封到不知好坏,但肯定不如秦始皇的皇子下面去。

        这件事据史书记载闹得相当大,万民书上单名字就超过一万,这还是没计那些不会写字,印了手印的部分呢。不止民间反应激烈,官员中也议论纷纷,虽然分封制或许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神奇的是朝堂上支持郡县制的更多,。而作为提起分封这回事的丞相王绾,受到的压力相当大,不仅在朝堂上被同僚针对,甚至还有人去他府上从早到晚接力骂人的。

        秦始皇收到了好几封论分封制和郡县制优劣的文章,其中有几篇写的特别好的,现在还属于中学生必读篇目。”

        这次展示出来的展品是解说中提到的万民书,因为原版的万民书艰难留存到现在已经很脆弱了,而且它真的太大了,所以展示出来的只有投影,但是也能看出来里面字字句句都是百姓对于秦始皇的拥戴之意。

        “秦始皇定下郡县制后,又干脆对着宗室和爵位进行规整。秦朝宗室要求于国有功才能获取爵位,连于秦皇有功都不行,严格制止了给爵以亲的常理,有给了秦国宗室上升的机会。有秦一朝,秦朝宗室出人才的比例相当高,而且基本算是做到了自给自足,无需国库拨款。

        对于爵位,也不再分封给他们地盘了,而是以全国平均赋税作为标准,原来爵位能获得的户数封赏,现在就能获得多少户数赋税的俸禄,但不再实封。想要提高俸禄,那就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努力在不增加赋税种类和比例的情况下,收到更多的税。

        这样的操作还有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单纯靠俸禄吃饭的朝臣和地方豪强的对立。地方豪强和隐户一直都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痼疾,但是秦朝时候却一直没有爆发过。一是秦朝对于不分户的人家收税成指数上升,导致秦朝没有规模太大的地方豪强;二是隐户和地方豪强的存在直接妨碍了朝臣的利益,要知道如果赋税低于一个水平,那秦皇室就会开始找所有人的麻烦。上至朝臣罚俸禄,理由是管理不力,下至地方官员,少说也得换一批人,理由是没有用心治理地方。而散于各地的秦皇室弟子,会成为秦皇无所不在的眼线,向上禀告哪些地方和哪些人有问题,要知道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功劳的。

        秦始皇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不仅将登基时颁布的命令落实下去,还派出了使臣出使西域,使用雕版印刷降低教育成本,将一些工厂技术下放到民间,解除技术封锁。派人前往齐地建船厂,要求建造能远洋航线的海船。派龙阳君前往楚越交界的地带,一方面同越人交好,最好能引导他们加入秦朝,一方面为攻打百越做准备。

        这批出使西域的使臣,不仅在西域留下了名声,甚至走到了现在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接触到了当时的罗马。他们带回来的不少农作物比如说葡萄、苜蓿、芝麻、胡萝卜等。

        而秦始皇下放的那些工厂技术,不仅富裕了一部分胆大心细的人,还降低了这些生活用品的价格,提高了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同年,秦始皇的陵墓开始修建,主持修建者是秦二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