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卷积 (1 / 3)
卷积神经网络(volutionalNeuralworks,)人工智能,是本世纪前30年给世界带来最大变革的技术。
有一些历史学家,将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称为第四次技术革命。前三次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发明,时间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时间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核能、基因工程等科学的进步,时间是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当然,也有历史学家争鸣,说人工智能的概念,应该仍然属于计算机科学,仍然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时代。因为本质上,人工智能仍然是程序代码,只不过21世纪初,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越,芯片可以算得更多、更快,可以实现之前无法实现的实时巨型计算。
历史学中有一个很细的分支,叫人工智能史。其中有一个对人工智能的最精辟的定义,“只有尚未实现的计算机程序功能,才叫人工智能。而功能一旦实现,这种程序功能就会迅速被人类所熟悉并以为司空见惯,其‘智能’性就快速衰变”。
比方说,20世纪初流行的扫地机器人,当时风靡了一阵,人们一开始用着新鲜,觉得这太了不起了,机器人可以自扫地,撞了东西还会拐弯,这简直太“人工智能”了。几年之后,那些本以为买了扫地机器人就再也不用做家务的人,发现地板还是要拖的,犄角旮旯还是自己清理一下最省事,扫地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傻”,只能当个玩具了。
21世纪20年代初,卷积神经网络成了人工智能的代名词。那个年代,人脸识别、情感识别、汽车自动驾驶、医学病变识别、消费模式识别等,开始被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或者更广义的说,神经网络,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人提出了,只不过当时的计算机算得没有那么快,40年后,计算机的算力大大提高,卷积神经系统才得以被广泛应用。
当时的卷积神经算法,被人们看作神乎其神的科技。不过,流木教授在自己的《机械论》课程中,曾讲过一段关于神经网络的比较深入浅出的话:
“神经网络算法,就像让一万头猪走一万个同样的迷宫,找到最终最快走出来的猪,人再反过头去研究猪走通了的这条路线。人类穷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猪。后来人类富有了,猪多得吃不了,便让猪去走迷宫,猪把迷宫走通了,人类美其名曰,‘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并不是一种特别高效的算法,也无法以正常人类可以理解的逻辑来解释其中间步骤。但人工智能史,仍然认为卷积神经网络在21世纪20年代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变革。这种变革,尤其体现在对电子消费的刺激作用。
这种刺激作用的具体原理是:手机上各类APP后台搜集用户的习惯,即,在用户浏览手机上的各类信息的过程中,记录用户浏览了哪些内容,在哪些内容上逗留的时间最长。比如,你可能对一个服装品牌一扫而过,而对一个手表品牌浏览了很久,并且点击了这个手表品牌的好几层链接,或者完整观看了这个手表品牌的一个视频广告,手机APP后台记录了你的这些习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知道你可能最近想买个新手表,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停的给你推送这个手表品牌或类似品牌的广告。
于是,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整体电子消费欲望被大大激发,消费潜能被暴力式的开采。人们躺在沙发上,坐在办公椅上,就可以刷刷手机,买来最合自己口味的外卖食品,买来最近一直关注的一款新手机,买来自己偶像同款的衣服。人们在做出消费决定的同时,这种消费结果,本身又作为卷积神经可以学习的数据,被返回给手机APP运营商的后台,把数据结果加以分析后,便向客户投放更精准的广告,以刺激和诱导更多的消费。
正如流木教授所说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是一个低效的、需要耗费庞大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算法。这种计算能力,就需要强大的计算服务器来完成。但这种服务器的价格是高昂的,不是每个APP运行商都有能力购买和维护的。于是,一种提供第三方人工智能计算的服务诞生了,叫“云人工智能”。几个大的公司,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建立了各自品牌的“云人工智能”。各手机APP运营商,购买大公司的“云人工智能”服务。具体的数据流动方向是,APP运营商收集到了用户的行为习惯数据,全部上传给大公司的“云人工智能”服务器,大公司通过卷积神经计算后,把识别出来的模式和用户行为分析结果,返回给APP运营商。
过了没几年,“云人工智能”的大公司进行了充分市场竞争后,就剩下了两三个品牌的寡头。这时候,其服务的费用越来越高,各类APP运营商已无法承受这种成本。不仅如此,剩下的这几个寡头,已经事实上积攒了所有APP运营商获得的几乎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这就是说,寡头已经完全占有了所有用户的所有消费信息,寡头成为了电子消费的信息中心,开始自己投放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各类APP运营商,已经基本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那些进行APP创新的创业者,也只能利用寡头提供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上线自己的APP业务,而最好的结果,顶多是被寡头看中,然后被收购。
寡头将电子消费市场的几乎所有利润都揽入自己囊中。这时,一家叫“大米”的手机公司想出了一个点子。“大米”公司本来也是参与“云人工智能”初始竞争阶段的,但后来由于资金不足,败下阵来,于是不搞卷积,反而搞手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