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战前军议 (2 / 3)
如今的李稷还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顶着李芾的参议身份做事。
他的召集兵马也还是属于自带干粮的民兵。这些只是匆匆训练的兵,还得先学学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到一个地方先把土木工程做好。挖战壕,设置栅栏,先把防守的准备工作做足。
李稷进城之后,马上被李芾找来军议。
冉鸿的兵马是他李稷招来的,明显表态只会遵从李稷的安排。对大宋朝廷,西南羁縻州的溪峒兵马历来都是听调不听宣的。相当于雇佣军,何况现在的大宋拿不出现存的钱粮来雇佣他们。
只能靠个人的私人感情来召集他们帮大宋作战。
如此,冉鸿的安排需要李稷在中间协调。
李稷一进安抚使衙门,就建议道:“伯父,马上发放刀枪,凡潭州城男子五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一律编排起来,分成几班,轮流守城。以潭州大城及周边的居民,编二、三万不成问题。”
欧道:“民众平日未加训练,临危集中,毕竟只是乌合之众。”欧道,在潭州的宁乡人,李芾把他招进了安抚使衙门做事来了。
多数官员已经弃职逃跑,李芾只有自己组建团队了。
逃跑的官员还算是有点良心的人了。毕竟没有投降,为元兵增加力量不是。如今逃官也就没办法追究了,如今坚持的来到李芾仗下的,都是自带干粮,用爱发电了。
安抚使参议,衡山人杨疆却是赞成李稷的:“乌合之众也好,可以壮兵丁之胆。”
尹谷很赞赏李稷的建议,却是从另一个角度说道:“兵寡将微,必须组织起民众,才能守住。与其到了后期再组织,不如前期就组织起来,还能在多有点时间训练,熟悉。
毕竟前期还有3000正规顶一下,让民众有熟悉战场的时间。
如果正规军消耗了,我们再匆忙组织民众,不经训练,没见过血,就推上战场,对民众是灾难,对守城也是灾难。”
李稷接着建议道:“战事一起,岳麓书院也停课了,不如把这些学生也编入军队做预备军官培养。读书人做军官,好处多多了。读过书的,多少懂得忠义,知道大道理,而且对于军令也容易理解,执行。就算不做军官,进入军营做文职工作也好。如今能找到识字的人可不多。”
安抚使府里的人对此有所迟疑。
李稷道:“国家养士三百年,仗义死节在今朝。书生更能贯彻我等的理念,成为一支军队的灵魂。我朝之前的儒生,都是文武兼修的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