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赏赤壁怀古 回赠临江仙 (2 / 2)
这里还不得不交代一点:张懿前世的音乐素养也还算凑合。小时候就学过钢琴。只是练了四五年却没能坚持下去。不过这钢琴前期所学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的乐理知识,而后期则更多的是突出勤奋的练习和演奏技法。所以张懿弹琴虽然谈的不咋地,可乐理知识却懂得不少。唱歌不跑调是基础中的基础,歌唱技法虽没有系统学习过,但也有所涉猎。所以这首童声版三国主题曲唱的是别有一番风味。况且这现代歌曲的调式与古代完全不同,这首歌是把苏轼彻底雷服了。
张懿想了想,认真说道“先生不必自轻!我自生下来就确实有很多奇怪之处。有些事我说不清,有些事我却不愿说。我与先生自林中偶遇之时,便知先生必是我张懿此生贵人。而我!也必是先生之贵人。我既如此说法,先生信不信且日后观之,切勿继续追问!”
苏轼听完便正了正衣襟,对张懿作揖说道:“老朽好奇心作祟,如若冲撞了小友,万望见谅。小友之言,轼深信不疑。只是不信老朽这谪民之身怎当的了小友的贵人?”
张懿笑道:“别的不敢说,不出一年,你必定能脱离如今困局。先生就放心等着吧!”
苏轼将信将疑。不过既然张懿不愿让他追问,他也只好把这疑虑硬压在心里。
两人暂且无话,只是相跟着走着,且各自想着心事。没过多久便走到了黄州城下。
张懿自转生以来第一次离家到外面,这黄州在宋代虽然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州城,但对于张懿来说却足以令他眼花缭乱了。眼前各种商铺林立,行商小贩散聚于道路两侧。城里居民的穿着打扮也自然比乡下要丰富得多。张懿一会儿指指这,一会儿问问那,没多长时间便把刚才积累的威信给消耗的差不多了。这时在旁人眼里,这俩人和普通爷孙并无太大差异。
两人自黄州北门入城,一路南行,没多久便过了安国寺来到临皋亭附近。苏轼指着不远处两间小房子说道:“蔽舍便在那里。”
这时两个仆人早已跑回去报过信了。当苏轼把张懿迎进院内之后,只见已有5人站在院中等候,其中还有一女子抱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居中为首的是一个年约三十大几岁的妇人,向苏轼福了一礼叫到“相公回来了。”又转头看到张懿,觉得不知该如何称呼,只是微微曲了一下膝算是打过招呼。
苏轼向众人介绍道:“这便是我昨晚和你们说的小友张懿。你等莫要欺他年幼。张小友才高八斗,便在来时路上还给我露了一手。”
苏轼兴高采烈的继续说道“我以大江为景,说了《赤壁怀古》与他听。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众人均被勾起兴趣,一齐看向苏轼并投以询问目光。
苏轼见气氛烘托的不错,便道:“张小友都不假思索,便回了我一首《临江仙》。我还记得这词大概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轼竟然只听过一遍唱,便能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这让张懿刮目相看,心想:自己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苏大学士绝不是白给的。自己只是占了些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宜,而实际的才能比起这苏大才子来还是差太多了。
苏轼对着抱娃的年轻女子说道:“朝云啊,来日你定要向张小友讨教一番音律,他唱的那首《临江仙》的曲调我虽从未听闻,但那曲调却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张懿听苏轼叫那女子为“朝云”,便猜到她一定是苏轼著名的小妾王朝云了。而那中间为首的妇人一定就是苏轼的正妻王闰之呗!那王朝云怀里抱着的小婴儿,一定就是苏轼的小儿子苏遁了!
一想到苏遁,张懿心里一紧。苏遁是苏轼夭折的幼子,自己既然莫名其妙来到这里与苏轼相识一场,是不是能有办法帮他一把,助他躲过这一劫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