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跟班卖荷兰水
任慧芳用土郎中的骷髅骨灰拌桐油的“奇方”治愈儿子的病后,任慧芳打算安心去做生意挣点钱,自儿子被滚粥烫伤后她再也没有心思做布鞋蒲鞋赶集了,现在她得抓紧赚钱养活母子俩。可眼下世道又变了,杭州沦陷后,日军开始向浙中进犯,时不时有日军的飞机经过东阳上空,还投下炸弹轰炸东阳城,东阳城的财主和民众纷纷逃到乡下避难,人心惶惶,世道更乱了,镇上原本二天一墟的集市也没多少人去赶了,任慧芳做的布鞋蒲鞋卖不出去,只好另想挣钱的办法。
思来想去,任慧芳想到了摆茶摊,这生意本钱少又灵活,正适合自己。
任慧芳见过别人摆茶摊卖“荷兰水”,生意不错。任慧芳也想卖荷兰水,但不知道荷兰水的制作方法,她心生一计,专门去城里花了一文钱喝了一回荷兰水,因荷兰水有薄荷和糖精、香精等配料,喝到嘴里满口清香、沁人心脾,还有清凉、解渴、生津、解暑等作用。任慧芳赞不绝口,并从卖荷兰水的小摊主打听到荷兰水的制作方法,其实制作过程很简单,用一点薄荷油,掺兑一定比例的糖精、香精、柠檬酸和冷开水即成。小摊主还告诉她,还可以用薄荷叶子榨成的汁做呢。任慧芳还听说,有的不法商贩不不用冷开水勾兑荷兰水,而是用河水或井水直接掺和而成,所以有的小孩喝了这样的荷兰水就会肚疼腹泻。任慧芳经商有个铁定的原则,她赚的是良心钱,决不干奸诈之勾当,所以她不嫌麻烦,自带烧开水用具,用冷开水勾兑荷兰水。
任慧芳发现卖荷兰水的小摊都是在做戏的地方,因为看戏的人多,天热,而且戏看久了会口渴,就会有人来买荷兰水喝。那时正是东阳草台戏班子的鼎盛时期,全县有草台戏班子七十多个,这些草台戏班子一般活跃在东阳农村各地,不少还跑到外地演出。有戏班子演出的地方就有人摆茶摊卖荷兰水的,好像茶摊和戏班子是一对紧密相连的好伙伴。任慧芳便萌生了跟随某个戏班子摆茶摊卖荷兰水的想法。
机会来了。中秋节前,听保长说中秋节村里要请一个戏班子来唱戏,任慧芳灵机一动,到集市上买来薄荷油、糖精、香精、柠檬酸等做荷兰水的原料。中秋节那天晚上,任慧芳把做好的一桶荷兰水拎到戏场上去卖。戏开场后,便有人来买她的荷兰水喝了,才喝了一口便说“好喝”,有的连喝了二碗,生意不错,戏才演了一半,她的一桶荷兰水便卖完了。第二天村里又演了一场,任慧芳提了两桶荷兰水来卖,三岁的王大君捧着一条小凳子蹒跚地跟在她后面。期间,戏班子的班主也来喝了,班主姓刘,他喝了任慧芳的荷兰水也称好,说她的荷兰水又甜又香,爽口,嘴里还有回味。任慧芳欣喜不已,她马上计上心来,没收班主的茶水钱,只央求班主给个方便,让她跟随他的戏班子摆茶摊卖荷兰水,以后他和他的几个师傅喝荷兰水都不收钱。班主见她人漂亮又温和,身边带了个满脸伤疤的小孩着实不易,心里有了恻隐之心,本想答应她,可想到中秋过后,他的戏班子要出远门了,她一个女人家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太不方便,便反实情告诉了她。任慧芳表示她吃得起苦,即使戏班子到再远的地方去做戏,她也不怕。既然话说到这份子上,他也不好再推辞了,答应了她。
任慧芳带着三岁的儿子和铺盖及炉、壶和茶碗随戏班子到了县外,戏班子一路向南,边演边向兰溪方向移动。那时浙中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兰溪了,兰溪地理位置优越,钱塘江上游的兰江穿城而过,兰江上客船货船穿梭,陆地上几条公路公路交汇于此,交通十分便利,南来北往的客人众多,有“小上海”之称,是戏班子最理想的演出地了。所以精明的刘班主把目的地选在了兰溪。
任慧芳带着三岁的儿子随戏班子卖荷兰水,可以说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好在刘班主比较体贴任慧芳母子,让母子俩和戏子们一起吃住,不收钱,但有个条件,任慧芳必须给戏班成员免费提供茶水,有时还要帮忙打理一些杂务。对此任慧芳十分感激。戏班子移场时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路,三岁的王大君走不动,起初任慧芳把他绑在自己的背上,背着走,但加上铺盖和茶具,走路显得异常艰难,戏子们都同情他,王大君虽脸上身上有伤疤,但活泼可爱,戏子们常逗着他玩,年轻的戏子会主动背着他走,这样任慧芳会轻松了许多。
任慧芳母子就是这样一路移场来到了兰溪,这时离她母子出门已有一个半月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