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识贝49~毛竹园(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海识贝49~毛竹园(七)
  “上门工”开始了。请“上门工”的人家一大清早就派一个壮小伙过来挑缝纫机,接我们过去。我也必须早半小时起床,提前赶到师父家。伯母不用给我准备一日三餐了。我们到了以后,女主人都会很客气的地给我们端上早点。在我们当地,天凉了,一般人家都会做一坛甜酒酿,客人来了就端上一大碗酒酿,里面卧着两个鸡蛋。师傅、师娘和我也是享受着客人的待遇。

  吃过早点,马上就开始做活了,先取下一扇房门,搭成一个案板。师傅马上量体裁衣,师娘在调试缝纫机,我先把熨斗点着。当时乡村里没有电,熨斗里面是空的,放几块木炭,用几根小引火柴把木炭引着。在使用的时候就把熨斗的风门打开,不用时再把风门关起来,可以节省炭火。根据使用频率确定添加木炭的次数,一般来说,过一两个小时添一次木炭。

  跟着师傅师娘后面做了大半年了,中式西式、**孩、单衣棉衣等各式服装的缝纫及手工活计我都会做了,但是师傅一直没有教过我裁剪。而裁剪才是做裁缝的核心技术。现在离过年也只剩个把月了,离我满一年出师的计划期限也只剩下四个多月了,我想自己还是主动学一下裁剪技术为好。于是,我开始留心师傅的裁剪方法,在缝制这些衣服的时候,我顺便用尺寸量一下尺寸。在师傅没有主动教的情况下,自己在偷着学,不好意思让师傅和师娘看到,只是将这些裁剪方法和尺寸记在脑子里,每天晚上回去后在小本子上画好图并注好尺寸。小本子就放在随身的口袋里,有时候服装式样太多,要长时间记住,是有困难的,就借上厕所的机会,在小本子上记一下。

  师傅是老式裁缝,是做中式服装出身的,对于西式服装,他是后来自学的,是通过目测和经验进行裁剪的。他做的中式服装很地道,但他做出来的西式服装,在乡下穿穿还行,但如果和城里的相比,还是显得土气。我赶紧写信给上海的大表弟,让他到南京路和福州路上的几家书店里给我找一找,尽快买一本裁剪书寄过来。上次去上海的时候,我去那些书店买过,很不巧,那时候正好脱销了。

  做“上门工”的时候,伙食吃的不错,东家都很客气,中饭和晚饭都至少会有一个荤菜。在我们家乡,每户人家至少会养一头猪,在过年的时候把猪杀了,大部分猪肉都腌制起来,挂在房梁上风干,制成腊肉,这些腊肉留待未来的一年中使用,除了节日以外,自己家一般不轻易食用,而是留着用来招待客人。条件特别好的人家,会宰一只公鸡来招待我们,母鸡要留着下蛋,一般不会去吃它。没有鲜活肉食的人家就要拿出腊肉来招待了。干萝卜丝也是我们家乡每户人家必备的菜品。一般的做法是装一大碗干萝卜丝,上面放一层薄薄的腊肉片,放在锅里蒸熟,这就是一碗荤菜了。师父和师娘一般都不吃上面的肉,只是吃肉下面的萝卜丝。等到下一顿,满满的一碗肉,又端出来了,只是下面加了一点萝卜丝而已。上面的这几片肉一般要等到最后一顿饭才会去吃它。作为学徒,要懂得规矩的,一般只吃自己碗的米饭,极少伸手出去夹菜,最多就偶尔夹一次浸满了肉油的干萝卜丝下下饭,就很满足了。师父和师娘对我这个徒弟是另眼相待的,他们见我自己不夹菜,就经常给我碗里夹点菜,有时候哪怕不是最后一顿,他们也要给我碗里夹一片肉。师娘的鼻子,我慢慢地也看习惯了,既然师傅不嫌弃,我也不会嫌弃的。

  做“上门工”活计,一般都是距离师傅家五、六里地之内的地方,每天吃完晚饭,我还是赶回大伯家睡觉,这一段山边小路,我也走习惯了,在天黑的时候走回来也不觉得害怕了。

  堂兄已和村里的几个青壮劳力一起,出去为生产队搞副业,去安装高压电线杆去了。五叔是在外面搞另一种副业,在山区烧石灰窑,现在快到隆冬季节,石灰窑该停工休息了。我跟华儿说,让她每天到五叔家看一下,如果他回来了,我就去他家找书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