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返回家乡
自离开扬州城已经一年多了,当时发生的事仍历历在目。大明再腐败,上天也不应该这样降罪于百姓。不过也正因为大明的腐败,让我这个探花对官场心生厌恶:我讨厌在国家大事上党派争个不停。
也正因如此我更愿意称自己是个“进士”,称自己是个“秀才”,实在不行称自己“一介书生”。相交于官场,平民的生活才是我所向往的:在扬州城为大户人家的孩子教书混口饭吃;结交豪义侠客畅谈国家大事;与上过几年私塾的士兵共对诗词、结为异姓兄弟。
但这一切都在那场浩劫中化为尘埃,我不知道老弟是否还在扬州,就我猜测,他应该又去南方参了军。而我的主家也劝我离开:“当朝对百姓都如此残酷,何况你还是前朝秀才;我那匹马你就带走吧,这段时间谢谢你了。”
我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小小的私塾,乡民知道我是探花,都乐意将孩子送来念书。日子一天比一天平静,外面的状况虽然关注,但只要不打破这安详的日子就随它吧。也可能我是探花,我似乎渐渐成了乡民们的心灵支柱。
隆武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隆武皇帝驾崩。此时乡镇中人心惶惶,大家都很害怕,害怕这里被战火波及,害怕身家性命不保。最终乡长找到我,让我写了几份安民示,张贴在人多的地方,还好勉强稳住了人心。
就这样过去了近两年,外面形式日渐紧迫,江西也被蚕食的越来越小。终于有一天,乡镇中央空地上站着一个人:身穿深红色马褂、手持拂尘、头戴顶戴花翎、手中拿着一个金色的丝帛大声宣读着:
“……本朝入关讨贼,率土之滨,莫不臣服……今假借此地,为兵车过;待战事结束另立县官,以彰我朝宽仁之心。钦此。顺治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回到私塾,孩子们都有些急躁,都来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只是用“乡长给大人说了一些事,小孩子好好读书”“你们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可以”之类的话搪塞过去了。
晚上,我辗转反侧,脑中不断闪过在扬州城见到的画面,心里一直嘀咕:难道大明的军队就真的没有能力抵抗来自北方的胡人?难道这里还要上演一场扬州城的悲剧?想着想着便穿好衣服,走进庭院。
皎白的月光照的一片清冷,要是平时我会拿出酒来自饮自酌,现在却完全没心情。
“恩人,快走吧!”我一惊,马上认出声音的人:“陈应侠!”
“恩人,再不走就迟了,即将到来的清军说是打仗,实则要镇压这里要出现的叛乱!由我护送……”
“我不走,这里是我的家乡,我誓死守卫这里。”
“恩人……”
“倘若没有别的事情,就请你离开吧,免得战火波及你的性命。”
我感到身后之人一声叹息,随后有点哭腔的哀求:“那恩人,我该如何报答您的再生之恩?”
我沉思片刻,“你这几日将清军的动向,新任官员的情况以及乡民对于即将到来的清军的情况汇报给我,我要采取一些措施。”
他跪下,重重的磕了一个头:“恩人再生之恩,来世定涌泉相报。”随后一阵疾风,再转身时已是空无一人。
我自书房拿了一本书,坐在院子中央的八仙桌旁,一页一页的翻阅。“现在这世道,军士贪生怕死,窃贼却行侠仗义。”我苦笑着,又拿了一壶酒,一口一口的往嘴里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