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侃論學 (1 / 4)
一、應讀之書
《十三經註疏》、《大戴禮記》、《荀子》、《莊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通典》(不讀《通典》,不能治《儀禮》)、《文選》、《文心雕龍》、《說文》、《廣韻》,以上諸書,須趁三十歲以前讀畢,收穫如盜寇之將至;然持之以恒,七八年間亦可卒業。
讀經次第:應先《詩》疏,次《禮記》疏。讀《詩》疏,一可以得名物訓詁,二可通文法。《禮》疏而後,泛覽《左傳》、《尚書》、《周禮》、《儀禮》諸疏,而《穀》、《公》二疏爲最要,《易》疏則高頭講章而已。陸德明《經典釋文》宜時時翻閱,註疏之妙,在不放過經文一字。
二、讀書之法
語言文字之學,爲各種學問之預備,舍此則一無可通。
由小學入經,出經入史,期以十年,必可成就。
小學之事在乎通,經學之事在乎專,故小學訓詁自本文求之,而經文自註疏求之。
治經之法,先須專主一家之說,不宜旁蛑他家。
治經須先明家法,明家法自讀唐人義疏始。
治史之要,以人、地、官、年爲入門之基;四者亦即歷史之小學也。
讀書貴專不貴博,未畢一書,不閱他書。二十歲以上,三十歲以下,須有相當成就;否則,性懦者流爲頹廢,強梁者化爲妄誕。用功之法,每人至少應圈點書籍五部。
初學之病四:一曰急於求解,一曰急於著書,一曰不能闕疑,一曰不能服善。讀古書當擇其可解者而解之,以闕疑爲貴,不以能疑爲貴也。
凡閱近人書籍,須先調查其材料。
清人治學之病,知古而不知今;明人治學之病,知今而不知古。
治中國學問,當接收新材料,不接收新理論。佛經云,依法不依人,即此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