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说服苏轼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说服苏轼 (3 / 3)
        沈方笑道,“若依沈某之见,子瞻兄此时还是韬光养晦为好,如今新法势大,大周日新月异,无论是官家还是石相,根本没有心情听取苏兄之谏言。反倒是苏兄,若将精力花费在圣学之上,必可取得极大的成功,届时,整个天下都将传诵苏学士的大名,何愁得不到官家的重视。”

        苏轼摇头道,“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只是苏某不忍心看到新法之下,百姓流离失所,祖宗基业受到动摇。”

        沈方暗中摇头,苏轼乃是极矛盾的一个人,到了晚年才会写下“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诗文。此时的他仍然希望得到官家的认可,所以才会不断地上书,直到惹怒了王安石,被贬出京,开始漫长而跌宕起伏的流官生涯,并险些因“乌台诗案”掉了脑袋。此时的苏轼还未受过挫折,自然对京城的官场生活恋恋不舍。

        “二哥,你留在京城,未必能有大用,若到了昌国,必可受到重用,为何还犹豫不决呢?!”苏八娘忽闪着眼睛说道。

        “八娘,你还是小孩子,你不懂。”苏轼哑然失笑道。

        “沈某倒觉的苏小娘子说的很对,子瞻兄、鲁直兄及各位仁兄到了昌国,只会比在京城更受重用,愿意远行的可以奉圣旨出使化外之地,为大周开疆拓土,不愿意奔波的可以留在昌国主持昌国的各项产业,诸位也知道,昌国如今乃是官家四公主的封地,也算是皇家私产,为皇家效力之余,还能亲自参与理气论的实践,再不必参与官场的勾心斗角,岂不快哉?!”

        “子矩兄,出使化外之地,为大周开疆拓土,此为何意?”蔡京问道。

        “大周之外,远隔重洋,有大洲若干,其地尚未服王化,官家命我遴选有志之士,为大周开辟疆域,虽然大海茫茫,险阻无数,但若能克竟全功,便会立下不朽之功业。”

        蔡氏兄弟乃是福建仙游人士,他们对海外之地多了一些内地之人所没有的复杂情感,蔡京与蔡卞互视一眼,“子矩兄,我兄弟二人愿意为大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沈方微笑着点点头,“元长兄、元度兄深明大义,沈某必向官家明言此事。”

        蔡氏兄弟大喜,忙向沈方行礼致谢,有了沈方的举荐,只怕官场之路便会顺畅几分。反正就算不去昌国,他们这些待选京官也会被外放到其它州县,还不如去昌国历练。

        “好吧,苏某答应子矩去昌国。”

        苏氏门人闻言都松了一口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