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万象 (1 / 2)
沿着湄公河北岸的公路,我们抵达了老挝的首都万象。万象可以看作一个缩小版的曼谷,老挝虽然不及有着“千佛之国”名号的泰国,但大街小巷也是随处可见佛寺和塑像。
大巴在市中心的著名景点玉佛寺门口停下,美国游客欢呼雀跃地涌下车,四处拍照,我和伊凡谢别了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城西的三江地区。这里是老挝最大的华人聚居区,随处可见中国的银行和商社。我们进了一家门面简陋的兰州牛肉面解决晚饭,没想到味道十分地道,伊凡连吃三大碗,绝口称赞。
“然哥,咱们到中国城来干啥?这有你的老相好?”,伊凡酒足饭饱,才后知后觉地问起。其实我对万象并不熟悉,拢共来过2次,倒腾些货品回曼谷。目前的情况是,我们身上没有护照,又携带枪支,还背负泰国警方的通缉令,走正常途径回到泰国已然是不可能了,必须要有人“接引”一下,也就是偷渡回去。
寻觅一番,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家挂有“天涯旅社”的门脸。老袁曾和我说过,“天涯海角觅知音,自南洋贸易开启以来,数百年间,无数华人前往**,背井离乡讨一份活路。相比于当地土著和殖民者,华人们势单力薄,必然会自发地团结起来形成帮派,洪帮和华记就是其中的代表。
帮派的底色是灰色的,介于黑白之间,行事隐秘,最早的华人帮派常用“天涯”和“海角”作为联络暗号,久而久之也就流传下来。于是乎,一般的华人店面很少会用这四个字,一旦用了,就说明极有可能是帮派势力的联络点,背后牵扯着上不了台面的营生”。
可惜时过境迁,要知道帮派生存的土壤是政府权力的真空地带,如今**各国都形成了现代国家体系,基层政治稳固,帮派势力极度凋零,从这旅社的破落相可见一斑。
我推门进去,旅社老板是个上了年纪的大姐,正嗑着瓜子,她一见我们就指了指楼上,只见二楼拐角处探出几个年轻女子,朝我们招手。
“我们不是来买春的,您这有蛇头吗?”,我小声说道,蛇头就是偷渡组织者的代称,在老袁那个时代,有大量中国人偷渡到世界各国,其中以日本和**最盛,一时间涌现了大量的专业蛇头。
“什么年代了,你个大陆仔跑到万象找蛇头?去办签证啊!哪里来的死鬼佬,这里不是你来的地方”,大姐听出了我的口音,又看到伊凡,露出十分反感的表情,翻了个白眼就要赶我们出去。
“我们从曼谷来的,出了点事想要回去,对了,是袁卫国介绍的”,我情急之下报了老袁的名字。
“袁大脑袋还活着呐,十几年没见了,我给他个面子,说说你们的情况吧”,大姐神情稍缓,自称姓韩,让我们叫她韩姐就行。
我编造了一个理由,说是我和伊凡合伙做军火生意,把东欧的枪支卖给金三角的私人武装,没想到在老挝山区被黑吃黑,货物被扣,同伙被杀,只有我们两个侥幸逃跑,护照什么全丢了,想找蛇头帮忙回到泰国。为了让韩姐相信,我掏出了那把以色列制的**给她看。
“我对你们的生意不感兴趣,既然是老袁的朋友,我卖他个人情,后天早上有一批骡子,你们一起走吧”,韩姐看都不看手枪一眼,甩出一句话,自顾自走进了里屋。
“还有,趁早把枪扔了,边防部队看到是可以杀人的”,韩姐从屋里出来,扔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吴记货运》,看来是蛇头的电话,韩姐让我自己联系,并给我们开了一间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