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雏鹰展翅(上) (4 / 7)
几天的奇异旅途之后,他们被带到一片一望无际平原,当地官员将他们安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房屋内,并在分给他们的土地上亲手交给他们地契,告诉他们这五十亩的土地是郡府租给他们耕种的,除五十税一的租金农税外,再不用交任何其他税赋!当然,作为回报,除播种粮食之外,不打算耕种的土地要种上果树或者其他的树木。
当拿到地契并被告知脚下的土地已经归他们使用时,许多人失去了反应,在北方的寒风中站立许久,呆呆的望着脚下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人趴在上面痛哭,有人在土地上奔跑,有人脱下衣服,将黑土抠下包裹起来准备带回住处供奉。
他们不敢相信,或者说不愿相信,这么多年只有官府前来收地、收税、抢粮,却没有见过官府给土地、给房屋、给粮食的,这真的像是在梦中。这些人起初不敢相信,但是当看到周围的邻居也是同样情况后,全部兴奋的安顿下来,而且还托人回到家乡告诉乡亲们这里真的和那些商人说的一样,甚至还要更好。
当这个人回到家乡之后,很开成为一个点,带动周围乡亲举家迁徙,于是中原各州许多底层百姓开始向东北迁移。特别是冀州和青州两个饱受黄巾暴乱影响大州,当地百姓有些还是当年黄巾俘虏的亲属,那些黄巾俘虏获得普通身份后立即得到了土地、房屋,过上了好生活,这些消息也同样被传回了家乡,心动的亲属、邻居也开始偷偷往东北走。当地官府懒得管,经过黄巾暴乱,这些官吏想的就是自己管辖的地方穷人越少越好,不为别的,只图个安全。
当然,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很不正常,引起一些人的注意。首先是一直留意高勇的平原令刘备。自打高勇开始进攻高句丽后,刘备已察觉到高勇目的绝非这么简单,但是至于多少时间能够消灭高句丽以及消灭之后的事,他就无从知晓了。后来尽管高勇尽量封锁吞并沃沮、夫余、挹娄的消息,刘备还是听到了一点风声,虽然不很准确,却也被高勇的举动震惊,两年时间啊!刘备心道,紧紧两年时间就能平定东北并且压得乌桓抬不起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现在又开始有大量百姓向东北迁徙,刘备治下的平原每天都有向北方走去的百姓经过。刘备看着奇怪,随便找了几人打听,结果这些人异口同声:“东北官府给土地、给房屋、还给粮食,只要种地都会过上好日子。这位公子,您还是去看看吧,或者你还可以做官呢,听说那里官民平等,官员也是百姓选出来的。呵呵!好地方啊!”尽管刘备听不懂选举、平等,但还是明白了一件事:高勇正在通过给地、给房吸引大量百姓迁到东北。刘备也开始注意平原情况,尽管也有百姓离开,却并不多,再怎么说刘备也是爱民如子,平原县治理的井井有条,对比周围的地方算是富庶之地了。
还有一位关注高勇的人便是在洛阳任职的曹操。黄巾之乱后,曹操能力突出,获得许多朝廷大员赏识,升官迅速。可是由于洛阳消息的局限性,曹操只是知道高勇在四月发兵攻打高句丽,至于其后的事就再不清楚了。
这两人到还好说,最生气的却是公孙瓒。虽然升了官,可是现在幽州他能管辖的也只有西部几郡,还有一位上司刘虞,至于渔阳以东的郡县如铁板一块,他根本无办法控制影响,为这事公孙瓒几次上表,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更为气恼的是皇上居然下旨将高勇攻占的周边土地作为他的名义封地,而让身为别驾的他无法插手。
至于刘虞虽然是皇族并且位居州牧之职拥有视察幽州所有地域的权力,但是自打上一次被高勇出兵所救之后,自尊心强烈的他一直无法理直气壮的进入右北平,而他派出的特使一进右北平就会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在专人护送下进入玄菟老城,没有一点机会接触外边的真实情况。除此之外,州府对东部几郡的合理合法要求全部得到满意的回复,而不合理的要求全部遭到拒绝。税赋、粮草每年按时送来,分文不少,还额外送给各级官吏许多好处,弄得州府大小吏员全都念玄菟、右北平的好,刘虞命令多被大打折扣或提前泄露。
此次大量移民涌向辽东,公孙瓒知道这是一个扳道高勇的绝佳机会,立即将情况报告给王允。王允得到如此珍贵的情报大喜过望,连夜觐见汉帝。汉帝刘宏听王允说到高勇在北方大肆攻击边族收留移民很有自立的倾向,当即光火起来,立刻请大将军前来,准备商讨对策。
旁边垂手陪侍的张让听到王允的指责后心底大惊,高勇正是他举荐的,而且其后更是不断收到钱财礼物。如今高勇已是张让等人的摇钱树,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失去。于是,趁王允在外等候的间隙进言道:“皇上,臣也曾闻听高勇收留流民、出兵边族,可这些都是好事啊!为何皇上要如此焦急不安呢?”
刘宏奇怪,问道:“爱卿做何解释?”
张让说道:“前几年的黄巾之乱便是因为流民无处安置贫苦难当才让那张角有了可乘之机,其后几年各地陆续发生暴乱也是因为这些无地流民。现在高勇招收流民到边地垦荒、让流民得到安置,不仅能稳定边疆局势,还能减少中原流民数量,这是为了大汉的安宁着想啊!至于那出兵边族,不仅能扩大疆域,也是扬大汉天威之壮举啊!”
刘宏边听边点头,一番言辞后喜上眉梢,忘乎所以道:“嗯!爱卿之言甚是在理!想不到高勇还有如此用心,看来爱卿推荐的都是国之栋梁啊!”遂立刻下旨要高勇一定消灭高句丽纳其土地扬大汉威仪!同时还是听取了王允的意见,谨慎的命令各地禁止百姓迁徙。结果后面的这一条导致官府与百姓的对立更加严重,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