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8-2010 那个农村大学生进了大城市北京 (9 / 11)
学妹是我的安徽老乡,也是芜湖姑娘。芜湖是个好地方,那里有我喜欢过的姑娘。以至于我大四下学期曾经带着美好的冲动去那里做了一个星期的村官。这个我后面再说。我们是同一个专业的,她比我低一级。我们学校有办老乡会的传统,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院系内部和学校里都有声望高的学长学姐组织见面和聚餐活动。按理说,我应该很早就认识她。可是我大二的时候人很消沉,不怎么社交,所以只是听说有这么个师妹,也加过人人网好友。但是真正认识还是到了大三我“重出江湖”以后。
我们是那年秋天在社团里初次见面的。但我第一次见到她确是在初夏的夜晚。那是院系内部的歌手大赛,她是选手,我坐在台下,她拖着一袭蓝色礼服演唱了一曲清新的作品。我对她唱的歌已经没有印象了,但她光彩照人的样子让我不能自已。我在她身上投射了我整个大学时代最持久热烈的感情。
我们在社团里认识后,就决定一起组织系内部的老乡会。我们每一届四个人,大四的一般不参加,所以加在一起十二个,很适合搞小规模的聚会。十月底的一天晚上我们在图书馆底下的咖啡厅聚餐。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为了成功举办聚会,我作为发起者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包括暖场的游戏。那天晚上大伙儿玩的很尽兴。我们还玩了大冒险游戏,当时旁边座位上有人弹吉他,有个学妹输了,我们就让她去邻座互动。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姑娘,美味的食物,那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因为不仅有这些,还有我作为学长的侃侃而谈,我的那个学妹也是一个文艺青年,我们聊了泰戈尔的诗歌,大学的成长。那是我上大学后第一次畅快的说话。
没过几天,社团决定分组去北京的不同的书市做调查。我们是读书社。我主动说要跟师妹一组去北大周末书市,当时因为要三人一组,所以也把另一个大一师妹算进来。那个师妹也是老乡,是个安庆姑娘。当时和我那芜湖师妹走的很近。两人如姐妹般亲密。
我们周五约好了周六早上一起去北大。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在食堂见面,不见安庆的小师妹,我问她。她说,那个小师妹今天不去了。我当时并没有多想。
我们吃了早餐,上了公交车。没有座位,我们站在一起。离近了,我才注意到她脸上着了淡妆,头发显然是刚洗过不久的,还残留着洗发水的香味。大概四五站地,我们在车上也没怎么说话。其实,我是有些紧张的。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和女生单独在一起。
下了车,我们步行穿过**。在路上,我们聊起了电影,聊起了凯拉奈特莉版的《傲慢与偏见》,她问我女演员的名字,我没想起来。于是又陷入了沉默。我当时有些后悔自己对电影了解的太少了。
到了书市,我尝试找一些话题。这个时候,我又犯了一个类似“马哲课能跟的上吗”的黑色幽默。我指着一棵树,问她认不认识这种树。她说不认识。我就说这是椿树,还说就是《庄子》里有“上古有大椿”的椿,可是旁边卖书的听到了说是香椿,我们就争论了一下。她没有说话。后来我们看到了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我当时并不知道那是□□。就习惯性的说,这个不错。她赶紧转过脸说,这书不好。她低着头,眼神慌乱,脸色绯红。
后来我看见了一本熟悉的旧书,名字叫做《荆棘鸟》,我突然想起来去年的同一天我也在这个书市,而且买了同一个版本的《荆棘鸟》。那是一个悲剧精神浓厚的爱情。封面是影视剧的剧照,女主角的表情很像她。
她之前跟我说中午要去另外一个学校上一个选修课。所以我们很快的走完了不大的书市,还剩下一些时间,我提议去未名湖转转。我们就步行去了未名湖。
那是十一月七号,我记得那个日子,因为那是列宁发动十月革命的日子。我记得那个日子,因为那是我们唯一一次约会,那也是我二十岁的人生第一次和女生单独约会。
那一天很冷,那个秋天比往年更明朗也更肃杀。我们绕着未名湖走,远望湖心岛,岛上的树木叶子快要落光,残留的叶子大多是深紫色,就像北方冬天小孩冻紫了的脸,或者滑冰时摔紫了的小腿肚子。
穿过湖面从湖心岛里远远的飘来了吉他和歌声,离近了看见一个男生抱着吉他在唱着“每一次和你分开/深深的被你打败……”,那个男生很消瘦,带着眼镜,穿着单衣,抱着木吉他,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下陶醉的旁若无人的唱着王力宏的《kissgoodbye》。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