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8:农村少年不知愁 (2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0-2008:农村少年不知愁 (2 / 7)
        我生在1990年。我生的那个村庄是皖北极普通的一个村庄。整个村庄的人都姓刘,因为比别的村庄大,就叫刘大庄。

        我的父亲,一个体力劳动者,当然,首先是个农民,他还是个木匠,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玩具就是各种木头,锯,墨斗,尺子。后来农村出现了家具厂,他就转行做了建筑工人,再后来成了一个小包工头。他读过初中,不算文盲。他是家里的独苗。

        我的父亲的父亲,就是我的爷爷,他也是个体力劳动者,一个农民,他不识字。他的父亲死的早,他又是家里的独苗,他的父亲出身在一个小商人家庭,在镇子上做小买卖。所以他,我的爷爷的血液里流淌着小商人家庭的发财梦。他甩开膀子拼命干了大半生,为他的独子盖了一所砖瓦房,娶了一个媳妇。

        两代单传的老刘家终于在这一代人丁兴旺起来。这个一心想靠膀子发财的老爷子在花甲之年连添了两个孙子,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发财的心更重了,不顾儿子的劝阻,加入了九十年代农村乡镇建设的大军。在他的大孙子不到五岁的时候,他从建筑工地上摔了下来,两个星期后,死了。

        我就是他的大孙子。我记得他。他是一个高大精瘦,皮肤黝黑的老头儿。他的笑声清脆,笑容明朗。我记得他从楼上摔下来之后,我和家人去城里看他。那时候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记得一路上看见车窗外好多新鲜的事物,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外面的世界,第一次进城。

        我进了病房,他躺在床上,他不能动,看见我进来了,他就冲着我笑,然后跟身边的亲戚说什么,他那时候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亲戚大约听懂了,就给我拿了一个铁罐子,帮我拉开铁环,我懵懂的接过来,尝了一口,真甜,还怪好喝的。那是我第一次喝那种罐装的东西,我记得人们都管它叫“健力宝”。我的爷爷躺在医院白色的床上,笑着看着我喝健力宝。

        后来他就死了。那时候我已经隐隐约约的知道死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我听人说人死了会变成鬼,我就很怕鬼。那时候家里穷,我和奶奶睡在一张床上,晚上奶奶要关灯,我不让关,我以为开着灯,鬼就不敢进来。可是灯总是要关的,灯一关,我就蒙住头躲在被窝里。

        然后我就上学了。我喜欢上学。我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好感。这也许是遗传自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只上过三年学,可是我的外公是个乡绅,他出身在地主家庭,当过小学老师。他喜欢舞文弄墨,卖弄他其实也不怎么样的一些学问。他的那些学问现在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完爆他。不过,在他那个年纪的乡下人是没有这些常识的,比如地球上有哪七大洲四大洋,太阳系有几颗星,哪个国家的人足球踢的好。

        我上学了,我喜欢上学。因为上学了就会发新的书。我喜欢书,特别喜欢语文书,因为语文书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我那时能把语文书里全部课文背的滚瓜烂熟。语文书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电视机也刚刚开始普及,而且只能看三个台,中央台,安徽台和县城台。

        我至今还记得一年级语文书里的课文。有一首认数字的课文说“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十枝花”。那篇课文还没有汉字,印的是拼音,所以我常常把“yan”读成“shan”。我不喜欢烟村,我喜欢山村,因为我生在大平原上,所以特别向往山。

        还有“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阵阵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了人字,一会儿排成了一字”,课文的配图是一张漫画,金黄的树木的轮廓,每次读到“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睛总会湿润。直到后来考研自学了理论,接触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才知道这些画面都是积淀在人类身体里的集体记忆。

        还有一篇课文赞美我们辽阔的祖国,说松花江上雪花飞舞的时候,海南岛上已经春暖花开。我感到很神奇,也为雪花飞舞和春暖花开同在的伟大祖国而自豪。

        童年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开学的日子,因为又能领到新书了。小学语文一年级的课本最早定义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想象。

        我那时是个好学生,荣誉感非常强。我会为升旗仪式的时候忘了带红领巾而深深自责以致痛哭流泪。我会因为升旗仪式国歌声响起来后仍然有人说话而义愤填膺,想动手打人。我对自己要求严格,近乎完美主义,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写数学作业,每次写到数字9,我都要照抄印刷体,大家都写成q的样子,而我非要写成g,直到老师提醒很多次,我才妥协。

        我特别听老师的话,听学校的话。我小小的心脏充满了使命感,常常为了官方的宣传而热血沸腾。大约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学校的黑板报里偶然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那段主人公的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让我激动很久。由于道德感极强,常常为自己不够纯洁不够崇高而自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