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您不知道的安徽旅游(五) (6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您不知道的安徽旅游(五) (6 / 6)
        徽商文化:徽州,古为新安郡,素有“无徽不成商”、“无商不成镇”、“文献之帮”、“商贾之乡”的美称。明清时期一府六邑之古徽州(徽州府下属婺源、祁门、黟县、休宁、歙县、绩溪六个县)从商者居多,时人称之为“徽商”、“徽帮”,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递村有徽州三雕、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2项,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祠祭、徽州彩绘壁画等省级非遗5项,其中徽州楹联匾额、徽州三雕为特色非遗。

        “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较强的地域风格。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等部位以木雕进行装饰,而房内陈设的家具如床、榻、椅、柜、桌等的上面也都有精美的木雕。砖雕主要装饰于民居的门楼、门罩等部位;石雕则主要用作祠堂的石栏板,民居门墙的础石、漏窗及石牌坊的装饰。

        “徽州三雕”与建筑整体配合得严密稳妥,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并用,从中可看出汉唐以来中国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传承脉络。

        “徽州三雕”的制作程序因材料、工具和技法的不同而有差异。如砖雕的制作程序包括修砖、放样、打坯、出细、打磨、修补等,传统工具主要有木炭棒、凿、砖刨、钻等;木雕的制作程序包括取料、放样、打粗坯、打中坯、打细坯、打磨、揩油上漆等环节,传统工具主要有小斧头、硬木锤、凿、雕刀等;石雕的制作程序包括石料加工、起稿、打荒、打糙、掏挖空当、打细等环节,传统工具主要有錾子、楔、扁錾、刻刀等。

        徽州传统彩绘壁画艺术,是广泛用于徽州古民居中的传统绘画装饰艺术。由当地民间画师使用当地产的矿物、植物染料绘制而成。徽州彩绘壁画为徽州古民居建筑增添了文化品味和艺术品味,是研究徽州绘画艺术和徽州文化的活化石。

        徽州传统彩绘壁画主要分布在古民居中的厅堂天花板、窗扇内外裙板、厢房天花、厢房内壁、阁楼门板以及花厅墙壁、橱柜之上。古民居外墙主要分布在墙头、门楣、窗楣和大门门板上。色彩以绿色、粉红、蓝色、黑色等为主。彩绘壁画主要采取“工笔写意”方式绘就。保留下来的作品以清朝乾隆年间最多,此时恰好是徽商鼎盛时期。

        彩绘壁画表达的内容和题材主要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苏武牧羊》《文王访贤》《武王出关》《姜太公钓鱼》《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等。有表现徽州民俗方面的内容,如《渔樵耕读》《百子闹元宵》《忠孝节义》《二十孝图》《春耕》《踩水车》等。有表现花鸟虫鱼等吉祥物,如《祥云》《彩凤》《牡丹》《麒麟送子》《蝙蝠》等。绘画所用之矿物颜料,时隔百年以上,仍色彩艳丽。

        徽州的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刻香筒,顾名思义是用作盛香花或香料的。筒壁四周雕镂人物、花鸟、草虫。竹刻笔筒,乃为明代徽州文人雅士推崇的高雅的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装饰韦斋,搁置案头。竹刻臂搁,为书写绘画时枕腕搁臂的用具。

        介绍完西递景区后,秦朗天便走近镜头,微笑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如诗如画皖南古村落--西递景区就介绍到这里,下集将带领大家游览古香古色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