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您不知道的安徽旅游(四) (3 / 5)
同时宏村十二景--东山日出,也是在这个山上观看。
当来到敦厚堂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敦厚堂是一幢200多年的清代老宅,现与相邻一幢小木屋改建清和月国际青年旅舍,其中庭院占地面积有400多平米,在旅舍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舍的院落,阳光是如此的透明,天空是如此的湛蓝。坐在绿意萦绕的小院,一盏香茗,一卷诗书,耳畔有轻柔的音乐流淌,此时,你可以放下尘世所有的纷扰,任由思绪漫天飞扬。不时有鸟儿飞过,风轻云淡,在纯净的空气里,生命是如此得美好,在这里,您最大的感受是自由、放松。”
当来到汪氏宗祠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汪氏宗祠,为祠堂名,位于安徽宏村。建于明代。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饲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正厅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实,呈棱形。明间金柱也为梭形。前檐柱及廊柱均有‘柱斗科’,柱头科之间有‘平身科’,均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柱头科16朵,平身科18朵,转角铺作‘小拱头’。曲梁与柱子衔接处均有丁头拱承托,拱眼如单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镂刻精细。现为石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来到敬德堂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敬德堂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屋柱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了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况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它位于宏村牛肠水圳下游转弯处,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646年),为H型民居。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
“敬德堂”的“敬”与积累的“积”读音相近,反映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积德行善。主人喜好种植花草盆景,在正屋前留有充裕的地方,并在院子左边放置一间木制小房,相当于温室,冬季时把盆景放在房内。
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敬德堂门楼上雕刻的图案就有很多象征意义。
楼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独占鳌头。鳌鱼的下方是梅兰竹菊四喜图,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四只喜鹊则为喜庆吉祥。喜鹊登梅图,取喜上眉梢之意。东鹿、西马图,“鹿”是福寿禄“禄”的谐音,希望后人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充裕,“马”则反映能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之意。门楼最下层左右两下角的吉祥水兽图,形为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鲫鱼在艰难的跃出水面,鲫鱼跳龙门,即希望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
屋内正厅东西两侧各有六扇莲花门,中间拦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只,称之为“五蝠奉寿、万福万行”之意。东西厢房是主人休息的卧房,厢房窗子上楼空雕刻铜钱图案,窗下栏板上雕刻的万字图案,意为多财多福。
敬德堂用天井通风采光,天井下方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根木头,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阳光直射在家中十分炎热,主人就在木条上穿上铁环,挂上布帘,挡住强烈的阳光。厅前有一幅楹联:“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