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海峡西岸旖旎风光(九) (3 / 4)
历史传说:相传建筑此阁时,有师徒俩,手艺高超。乡民择两地让他们比试手艺,一在田背村由徒弟承建,一在邻近的仙村村由师傅承建。同时开建,同时竣工。师傅建的阁高耸直立,徒弟建的却有点倾斜。据说徒弟为显示其工艺超人,有意少放了一个尖。所以如今人们观看云霄阁时,东看西斜,西看东斜,左看右斜,右看左斜,成为一大奇观。加上近来发现,位于二楼的一个鼓系20世纪80年代用马皮做的鼓竞长出了密密的长毛,此事在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中播出,成为云霄阁之又一大奇观。
当来到周公塔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周公塔,又叫三元塔,坐落于上杭县中都镇上都村三元岭。该塔是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汀州巡道朱大典路过此地,捐资倡建。塔系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形,高20余米,有木梯相通,层层开窗,称‘空筒式结构’,登楼可俯瞰汀汀和杭城风貌。大塔建于蜈蚣头,小塔建于蜈蚣尾。因大塔正中蜈蚣头顶,塔后山沟血水汩汩流淌(铁锈水)。因此事朝庭不宜公开,为避讳,遂取名‘周公塔’。蜈蚣尾的小塔后来倒塌,而蜈蚣头的大塔一直完整保留至今。大塔塔顶于1942年被日本飞机炸毁一角,成为日本侵华罪恶见证。1984年5月该塔列为上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这座宝塔,有一段神话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三层岭脚下的一家大姓人,在三层岭顶造了一座大祖坟。这座坟地中葬了“生龙口”,据说每逢扫墓祭祖离开之后,扫墓之人不得返身往回走。这样过了几十年,人们一直记得祖传规矩。有一年,扫墓的人特别多,就在这天扫完墓,一个妇女把一个篮盖子掉在墓地了,走了一段路折回去取。她返回墓地一看,竹篮盖子上面爬着数不清的黑蚂蚁。妇人拿起竹篮子往墓堂石角上敲打,打掉蚂蚁。这一敲打不得了啦!竟然当朝金銮殿上的金钟也叮当做响了,惊动了天子。当朝皇上派钦差查访金钟的原因,查访三年,最后查出来了。说是福建上杭将会出真龙天子,生龙口就是三层岭顶上的那座坟墓。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国岂能有二主?皇上召集各路堪舆大师商议对策,有个来自江西兴国的明师先生想了办法,在该地坟龙脉穴位上造塔镇住。这便有了今天所见的三层岭宝塔。-
当来到文庙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上杭县文庙位于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解放路。又称学宫、儒学。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始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重建。占地面积8713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分前、中、后三门,殿前建有东西庑、名宦祠、乡贤祠及仪门、泮池、棂星门。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正厅立雕龙石柱10根,殿内供奉孔子神位,殿前设浮雕台阶。是闽西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孔庙建筑。200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来到笔架山景观处,秦朗天又微笑地介绍道:
“笔架插云。古田背依笔架山,山峦起伏,云遮雾罩,山势陡峭,自成气势,三峰独立似笔架,五峰罗列又似五龙腾飞。古诗云:南峰云绕北峰云,笔架三山莫可分。策杖遨游犹未久,归来时节已斜曛。”
当来到金岩残雪景观处,钟意接着介绍道:
“金岩残雪。古田位于大山之中,冬季气候寒冷,雪花纷飞。1929年12月召开古田会议时,正值大雪纷飞,此时雪披金岩,白雪皑皑。诗云:飞花已逐春风落,晚絮还随暖日稀。此处闲情谁处领?金岩残雪尚依然。”
当来到三汲垂虹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三汲垂虹。古田笔架山,层叠起伏,山势巍峨,远观恰似五龙并驱而下,山下谓之五龙村。山脚建有五层土楼,俗称五龙楼,形似龙口。楼前砌一条石阶路,似龙舌,吮吸着观音塘潺潺而下的溪水。从上游往下观望,恰似五龙汲水。诗云:三汲溪边已有桥,又添跨海两条龙。有时一幅垂高下,准颖乘搓上碧霄。”
当来到莲塘晚钟景观处,钟意介绍道:
“莲塘晚钟。旧时古田多有莲塘,万源祠前,十里荷香,甚是壮观,与远处广福寺钟鼓呼应。广福寺位于白莲塘,莲塘连莲塘共一十八口,脉起神坛岗,水源笔架山,实属**。诗云:春桥东望水溶溶,夕照沉沉映远峰。应识老僧闲课好,饭前饭后便敲钟。”
当来到半岭人家景观处,秦朗天又微笑地介绍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