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海峡西岸旖旎风光(五) (5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海峡西岸旖旎风光(五) (5 / 8)
        “这附近百丈漈水濂洞、鼎潭仙宴谷、小壶口瀑布、仓潭、四重瀑、鸳鸯瀑、比翼峰等景点,大家来游玩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及线路。”

        当直升机带着他们来到双溪景区时,秦朗天被双溪古城的精美建筑给迷倒了。

        屏南县双溪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地处屏南县东北部,距城关18公里。古镇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双溪古镇作为屏南旧县城所在地,虽为弹丸小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古镇明清房屋多为土墙黑瓦两至三层结构,虽没有徽州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木雕、石雕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许多屋内楹联出自名家之手,富含哲理。石板街巷铺设技术精湛,街巷空间尺度造宜,建筑有进有退。

        双溪又名紫城,因南北两溪绕村交汇后西流而得名。古镇面对文峰,背靠三台,玉柱崎于左,长老踞于右。四周群峰环抱,形成一个海拔820米的山间小盆地。双溪原是屏南旧县治,现为镇所在地,人口8000多。设治时间自清雍正13年(1734年)至公元1950年计215年。双溪古村的人文历史可上溯自唐末,自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3年)陆氏始祖到此肇基至今已1093年,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镇。

        双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镇内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巷、古文物保存较好,民风古朴,是难得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双溪古镇游”可概括“一塔一湖一长老,两寺两庙两廊桥,三祠五宅廿七巷,舞龙迎神闹元宵。”这一塔指的是瑞光塔,它是屏南现有唯一的塔式建筑;一湖指鸳鸯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鸳鸯溪五大景区之一;一长老指石长老(又名罗汉石)景区;两寺是建于宋代的灵岩寺和北岩寺,两庙指文庙和城隍庙,两廊桥指迎恩桥和劝农桥;三祠指陆氏、薛氏、张氏三宗祠,五宅指张宅、宋宅、周宅、陆宅、薛宅等古民居群,廿七巷指镇内诸街巷。同时又可将双溪古镇分为古镇游览区;北岩寺游览区;瑞光塔和鸳鸯湖游览区;石长老游览区。

        屏南是我国著名的古廊桥之乡,雄伟壮观的石筑、木构古廊桥架溪涧、跨河流,飞桥如虹,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千乘桥长62.7m,一墩二孔,单孔跨度27m,是我国著名的木拱廊桥,廊桥造型典雅别致,全桥只凭榫卯连接,不加寸钉片铁,其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山、水、桥、亭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优雅和谐的风景。

        当来到文庙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文庙又称孔庙、文宣王庙、学宫、圣人庙。这里既是祭祀孔子和‘四配’(颜渊、子思、曾参、孟軻),‘十二哲’(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张)和‘七十二贤人’的场所,又是当时的书院,学宫、考庠。据屏南县志记载:屏南文庙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知县沈钟倡建,此后经历了十多次的重修,扩建,渐渐形成布局严整,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县级文庙。”

        接着钟意微笑介绍道:

        “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建于为文庙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三楹两庑,重檐翘角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古朴,内塑孔子像,上方悬乾隆元年御书的‘与天地参’匾额,并绘从祀诸贤于两庑。殿前为露台,台周环护以石拦杆,正前方与左右均有台阶,前方正中设雕刻精致的丹墀。台前为卵石铺砌的天井,天井前方为棂星门。前为泮池。呈月形,砌石成图案,中驾以石桥,池中种莲花,希冀莲开并蒂,得中状元之瑞。池前为戟门,上悬‘匾额’。戟门前建‘兴贤’、‘育才’二石坊,坊前正中镌‘高山仰止’,左曰‘金声玉振’,右曰‘江汉秋阳’;坊后正中曰:‘仰之弥高’,左曰‘道冠古今’,右曰‘德配天地’,均道光十七年训导凌翰所书。棂星门右建名宦祠,祀沈钟与凌翰,右建乡贤祠,祀张疆与章润。两庑前为碑廊,立乾隆至道光间所泐碑。大成殿后建崇圣祠、明伦堂、训导署、奎光阁、尊经阁;并建祭器库、乐器库、省牲所、更衣亭、学仓、神厨等附属建筑。文庙周环红墙,正面有凌翰楷书‘万仞官墙’四字。

        屏南白水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北宋以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过9位进士,众多举人。官衔有:唐朝金光禄大夫、宋淳熙间御史、明永乐刑部郎中、清台湾总兵等。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名人曾在此读书、讲学、留寓,明代著名思想家罗汝芳也曾隐居屏南白水洋。邹应龙、江日彩、何道昱、邱嘉彩、黄立实、江六瑞等,多崇文喜艺,著书立说。灿烂的古代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民间艺术精华,从古至今流传着众多奇闻秩事和民间传说。

        当来到城隍庙时,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城隍庙座落于双溪东隅、紫山之麓。该庙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古田县知县朱岳楷始建正殿、清乾隆元年(1736年),屏邑首任县令沈钟依后山之势,凿石平地,并认捐俸银力倡之,数月续建寝殿。至今已有270年历史。后人又乾隆43年、嘉庆5年义捐重修。道光2年、9年又建后殿。及光绪、宣统年间多次续修,形成占地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前后依次为门墙、东西辕门、门楼、前天井、廊庑、戏台、中天井、月台、钟鼓楼、正殿、后天井、后殿。是典型的明清宫殿式建筑。城隍庙是双溪曾经作为古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意接着介绍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