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畅游宝岛--海南(四) (6 / 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畅游宝岛--海南(四) (6 / 12)
        南山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古称鳌山,实为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也。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气象万千。面朝南海,碧波千叠,晴光万重,浪激石音,水映天色,实有海天佛国,菩萨摄受一切众生之势。鉴于广大信众要求,天时地利人和,时际因缘成熟,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佛历2537年)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一○八米巨型观音铜像。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右为大东海,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大曼荼罗也。

        南山寺占地四百亩,仿唐风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禅堂、斋堂、观音院、方丈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入其境也,正如《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此真观音菩萨说法之大道场也。南山寺于佛历2539年(1995年)十一月十一日奠基动工,建设者真心诚意,费尽周祥,为时两年半,大雄宝殿、兜率内院、仁王殿大功初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南山寺”和“海天丛林”。恰逢佛历2542年(公元1998年),乃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纪念年,观音南巡,法云南被,于4月12日,隆重举行盛大祝圣祈福观音大法会。仰仗菩萨加持,普门供养,谋者建者,施者受者,无不解脱,悉入大悲性海,功德无量,普皆回向。谨志缘起,泐碑颂告:南山建寺,弘扬大悲。生生不息,胎藏仁胚,同等同体,人本所归,自在无碍,舒人心蕾,行深般若,靡不加被,正法长住,佛日常辉。世界祥和,中国腾飞,供养受益,切行慈悲。

        当来到寺里第三道门时,钟意突然问道:“秦哥哥,这门为什么不叫三门,而叫仁王门呢?”

        秦朗天微笑地解释道:“这是因为仿效唐朝的叫法。”

        仁王门

        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三门’,内奉密迹金刚和那罗延金刚,是寺院的守护神,根据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汉罗蜜多经的记载,两金刚因护持佛法有功被封为仁王,故南山寺因仿唐而不称为‘三门’,而依两位金刚称为‘仁王门’。

        “秦哥哥,前面就到兜率内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吧。”钟意道。

        “好的。”秦朗天便把兜率内院的情况向大家一一道来。

        兜率内院

        兜率是界名或称天名,译作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是欲界之天处。佛教中认为欲界六层天中的第四层天,分为内院和外院,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是天众的欲乐处。这里供奉着七尊佛像,主尊为天冠弥勒,左右胁侍分别为大妙相菩萨和法苑林菩萨,四周为四大天王护法。

        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慈氏。弥勒菩萨名为‘阿逸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据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一万年,其后世界道德逐步提高,不再需要佛教,佛教便自行消亡了。再过八百余万年后,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天冠弥勒头戴天冠,也称五智冠,分别表示佛的五种智慧,即毗卢遮那佛的法体性智,东方阿佛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天冠弥勒的形象是表示菩萨在说法,他的手势是说法印,坐姿是自在势,表示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里非常自在,没有任何痛苦和烦恼。兜率内院也表示菩萨心念众生,有一种迫切的心愿想尽快到凡间来渡众生,所以他一只脚已经下地来了。左右胁侍为大妙相菩萨和法苑林菩萨,他们站在弥勒的旁边协助弥勒菩萨为天人说法。这三尊佛像上边的挂络采用的是双面透雕,是三十二种不同形象的伎乐天,以香、花、灯、烛、果、茶、食、宝、珠、衣、歌、舞及各种乐器来供奉弥勒菩萨。

        四周由四大天王护法。东方持国天王名为提多罗吒,能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名为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名为毗留博叉,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北方多闻天王名为毗沙门,能护持人民财富。四大天王世称四大金刚,这只是《封神演义》中的戏言,金刚与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秦哥哥,这金堂又怎么讲?”钟意继续问道。

        “金堂即是大雄宝殿的意思。”秦朗天将他所知道的尾尾道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