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小龙武术文化第四篇 (3 / 5)
在格斗练习中,很多武术套路都选择逃避直接面对实战,而是编排一个个“花哨凌乱”的套路,以扭曲和限制习武者,使他们从真正的格斗理念上分心。其实,实战的方法本来是非常“简单”、“直接”和“非传统”的。这些花哨的招式令习武者不再看重事物的本质,焦点转移至一些花哨的套路人为的技巧(这是“有组织的绝望”)上。于是他们每天按部就班的“顶礼膜拜”地演练,机械地模仿实战中的情形。他们不是为实战而练,而只是按照理想的模式,操练一些关于实战的情形。更为糟糕的是,有些人还一味地强调超级意念和精神上虚无缥缈的秘籍,让练功者无知地按照这套方法去做,结果是他们就会陷入茫然和诡秘的状态。这样,他们学的功夫有的像杂技,有的像现代舞之类的花招,但却都不是真实的格斗。
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方法都不能真正“抓住”或“控制”格斗中不断变化的招式,更遑论把对手当做尸体般分崩离析。因为真正的格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如此花哨的训练方法,只是使人麻痹瘫痪,只会“固化”和“制约”曾经流动的和活生生的东西。当你摆脱了这些所谓的精准、高级之类的东西,现实地看一看,这些机械人般的习武者都是在盲从他人,拼命学习那些系统式的无用固定招式和绝技。这样的训练,不但什么作用也没有,而且还会误入歧途。
功夫不需要漂亮的套装和陪衬的领带。当我们焦急的寻求精准和致命的技巧时,功夫只会停留在秘密层面。就算真的有什么秘诀的话,也可能因为习武者沉醉在寻求和斗争中,而不能真正领悟到功夫的含义。毕竟,用不自然的奇怪招式来对付对手,又有多少呢?功夫看重的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功夫的修炼是为道日损,而非为道日增。在功夫中表现聪明,并不意味着增加更多的方法和套路,而是要祛除装饰,简简单单就好。正如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者不能在塑像上添砖加瓦,而是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了,这样本质才可以毫无阻碍地再现。功夫只要一双手,不需要那些花哨的手套,他们只会阻碍手的正常功能。
艺术是一种自我表达。方法越复杂,越限制人,表达原始的自由感的机会就越小。尽管技术在早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它也不应该太复杂、太局限或太机械性。如果我们受它的牵制羁绊,我们就会被其局限性所累。记住,你自己是要自然地展现技巧而非“做”技巧。遇有袭击时,你所使用的并非招式一或招式二(或者是使用第四节二号招式),而是当你察觉他的袭击时,你轻轻一闪,像回声一样,如影随形,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就像我叫你时,你会回应;或者我扔东西,你会接住一样,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仅此而已
功夫的真正含义;
功夫是一门哲学;是道教和佛教哲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逆境中的给予,是先屈后伸的智慧,是对所有事物的耐心,是从生活中的错误和教训中获得益处的行为。这些就是功夫艺术的多面含义;功夫会教给我们生活和保护自己的方式。--李小龙
罗恩在高尔夫球场的第十七个球道上,今天他过得跟往常一样开心。整个下午,罗恩每次进洞的杆数都低于标准杆数,第十七个球洞肯定也不会例外。他那天的高尔夫球伙伴是一位名叫李宗的中国绅士。罗恩以低于标准杆数的成绩打完第十八洞之后,李宗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对他说:“罗恩,你是一个有功夫的人。”
“功夫?”罗恩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他说:“我又不会凌空飞踢,踢碎别人的牙。”李宗正要反驳,罗恩笑着打断了他,继续说:“我是一个高尔夫球手,李—高尔夫球手。你要学会这个词的正确发音。从今天的表现来看,我可以说自己是一个技术娴熟的高尔夫球手。”
“我没有说你会腾空飞腿。”李宗解释说,“我只是说你是一个有功夫的人—你最后一句话更是强调了你是一个这样的人。”
“那我就听不懂了。”罗恩把推杆放入高尔夫球袋,“功夫不是李小龙的专长吗?”
“没错,”李宗回答,“但是你今天在球场上的表现也可以叫做功夫。”
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东方和西方对武术看法的普遍差异。李宗对功夫一词的解释相当准确,这个解释从一个精通东方文化的人嘴里说出来,并不完全出人意料。同样不出人意料的是罗恩对功夫的理解,他认为功夫只是一种格斗形式。你看,我们西方人一直因为把功夫(李小龙是香港人,他偏向gungfu这个发音)的真正意义流氓化而感到愧疚。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个词跟空手道和跆拳道之类的亚洲格斗方法是同义词。但是,这根本不符合功夫最原始的中式含义。
根据准确的中国翻译,功夫的含义就是巨大的成就。有功夫的人就是非常精通自己技艺的人,而这个技艺可以是任何技艺。比如说,文章写得非常好的记者就可以说是有功夫之人,绘画技艺高超的画家也可以说是有功夫之人,以此类推,所有拥有不凡技艺的人都可以说是有功夫之人,从医药到骑马,从武术到高尔夫球,各行各业、各种消遣中都不乏有功夫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