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灵谷茶香满山门 (2 / 2)
张居正敏锐的捕捉到了那丝异样,默默收回了手起身走到亭边,望着那阴沉的天空长长叹了口气。殷正茂心中一凛,自知在此番博弈之中已然败下阵来,还不及懊恼,看着张居正落寞的背影,他忽然泛起一阵酸楚。眼前这个年逾半百的老朋友虽位极人臣权倾天下,可他却是那么的寂寞:“叔大,这些年来老朽有些话迟迟没能有机会与你说,今日直言若有何得罪之处,还望莫要怪罪。”殷正茂说着,也站了起来:“有明以来二百余年,历经正德、嘉靖两朝,已渐渐展露出日暮西山的颓势。幸得有你起衰振隳,方才得见这盛世如初。然则近百年来,为了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之位,前有杨廷和、杨一清、张璁、夏言,后有严嵩、高拱和你张居正,哪个当权时不是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但只要一朝失势,轻则门可罗雀,重则家破人亡。方今天子聪慧伶俐已近弱冠,又得叔大你言传身教数十载,相必日后定可成为有为之君。叔大何不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张居正低下头看向平静的湖面,点点滴滴细如牛毛般的春雨扎在水面上激起朵朵涟漪。听着殷正茂的话,他不禁回想起老父离世自己夺情时的场景,当时便闹得师生反目,满朝动荡,完全出乎事先预料。
“古有商鞅韩信,本朝的刘基解缙,哪个不是功盖千古?高处不胜寒呐,登得越高,一朝失势便会摔得越重,叔大你是聪明人,其中道理自不用我多言。”殷正茂见张居正没有回应,苦口婆心的接着劝道。
话音未落,一声闷雷在半空中炸响,原先的柔丝细雨也随之变得滂沱。张居正立于亭边,衣角被雨水打湿令他顿生寒意,同时一股强烈的疲倦感笼上心头,只听他幽幽念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殷兄,我虽身处高位,但圣人训言片刻未忘啊!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天地为证,日月可鉴!”说着,他回到桌前,神色黯淡的挤出了一抹笑容:“不过今日有幸闻殷兄一番肺腑之言,也不枉相识一场。然则自古以来人去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下之际我决不可退!待再过个三五载,等到新政根基稳固,陛下行事稳重后,我自当效范蠡归湖,张良辞汉之举,重归江陵故里,静享天伦之乐。”
听完张居正的一席话,殷正茂这才明白,他的心早已坚若磐石,定如泰山,再劝也不会有结果,遂俯身斟了两杯茶高高举起敬道:“叔大高义,老朽钦佩,唯能以茶代酒,略表心中敬意。”
张居正也不客气,撩起长须一饮而尽,散发着芬芳的暖流下肚慢慢传遍周身,令倦意稍稍有所减退。晃了晃脑袋,他强打起精神:“此行得见殷兄,畅谈一番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只是我俗务缠身不似殷兄这般洒脱,今日就此别过。”说罢,他又看了一眼石桌上的官凭:“宗傅和务观的告身权且留在这儿,全凭殷兄决断,我不再过问。”
殷正茂眼看着张居正整好衣冠长揖话别,心中甚是失落不舍,但也不好出言挽留,只能弯下腰来深深一揖:“此一别山高路远,前途荆棘,老朽行将就木再也不能为叔大你鞍前马后。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只盼叔大谋国之时不忘谋身。老朽今年六十有八朝不保夕,不知还能否再见叔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何人不识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殷正茂呆呆的瘫坐在石桌边,撑着额头双目紧闭,张居正最后留下的那段话不停在他脑海中回响,矛盾和纠结困扰着他疲惫不堪的心灵,不知不觉中竟昏昏睡去。
“沙沙沙...”扫帚划过青石板地砖的声音回荡在小苑长廊,一名头顶面纱的僧人默默清扫着廊间尘埃。也不知睡了多久,殷正茂才从一声呼唤中惊醒,睁开朦胧的双眼定睛一看,原来是张府管家游七正提着盒做工精美的茶罐站在自己面前:“虽是南国,但正月里的天气尚未回暖,殷兄可小心莫要沾染上了风寒呐。阁老已在山门外会见过南京众僚,特吩咐小弟将这份薄礼赠予殷兄。”
殷正茂凝视着茶罐,心念一动从袖中摸出柄金玉折扇叫住了游七:“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柄折扇虽非至宝,但也是跟随了老朽多年之物,劳请游兄回赠叔大。”游七接过玉扇也不多问,在路经长廊与那扫地僧人擦肩而过时,见他的背影极为熟悉,忍不住的又多看了几眼。
沙沙的扫帚声一直没有停下,很快便来到殷正茂身前。自顾自品着微凉的茶水,他冷不丁忽然开口,低声说道:“朝廷给你和宗傅安排了个锦衣卫的差事。”
扫地僧手中一顿,但随即又恢复了正常,殷正茂拧起眉头,似有些不悦:“我已决意让宗傅赴京就任,你如何打算?”
“荆人与我怨恨重如山,冤仇深似海。”扫地僧终于开口,他声音异常沙哑,竟不似人声。
“张江陵虽有负与你,却有功于社稷万民。看来每日听经念佛都不能化解掉你胸中戾气。罢了罢了,官凭就留在我这儿,你好自为之!”殷正茂摇头叹息,抄起官凭和茶罐从后山小门出了寺,避开众人眼线朝着江宁城方向径直而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