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的勇气(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拓跋宏的勇气(一)
        在冯太后的垂帘听政下,孝文帝做出的第一件大事是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对于此时的北魏来说好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以前的鲜卑族是骑马的,是打仗的,是不会耕地的,在他们的意识里也没有耕种的概念。现在时代变化了,你来到了中原,一百多年的战争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了。但是,黄河流域的人过去都被抓去打仗了,没被抓去打仗的人都逃到南方去了,放眼望去北方一片荒凉。以前肥沃的黄土地成了遛马场,浩荡的黄河水成了饮马池。

        更重要的一点是,自从鲜卑族南下之后,还留在北方的汉人过得日子那叫一个惨,鲜卑人是野蛮的,他们没见过这么富裕的财产,所以对汉人的压榨和奴役无所不用其极。因此,经常会爆发出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对于北魏的内部统治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于是聪明的孝文帝和冯太后为了国家稳定,也为了得到更多的赋税,决定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

        均田制是在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开始实施的。均田制规定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给露田(不栽树,暴露在太阳下面的田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真不少),不过这不是全部的。北魏政府考虑的很周到,考虑到地不能连年耕种,那时候也没有化肥,土地的营养不能得到及时恢复,就让地隔一年休息一年,男子实际上一人给八十亩,女子四十亩(看来人口是真的少,人人都是地主),这种耕地方法叫做休耕法。

        除了露田外,还有桑田,一个男子给桑田二十亩,给麻田十亩,妇人给麻田五亩。除了分田之外,还考虑到你可能是外来的(估计很少)或者现在无家可归的,给你分配宅田,让你在这里安家。这项政策是非常伟大的,建议我国各个城市都向北魏学习,实行这样的吸引人才政策!

        政府还有一项规定,如果你死了或者没有能力耕种了,不能耕种就没有赋税能力了,那不好意思,这个地你就不能再继续耕种了,国家要收回。也就是说你要想在这里生活,必须老老实实地种地,你随便跑就没地可种,没地就没有粮食,所以北魏政府这样就把人民牢牢地限制在了自己的土地范围内,避免他们经常流动使得土地荒废。

        北魏是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是比较落后的,还保留着奴隶制度,奴婢虽然地位低下,但是他们在耕地上是绝对的主力军,并且是占有很大数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北魏政府也给奴婢分了田。其中给奴(男性)一人四十亩露田,婢(女性)一人二十亩露田,不给其他的田地。

        在北魏时代,有一个贵族阶级叫世家大族,世家大族是统治阶级的主要人员,世家大族一般会有几百甚至上千人的奴婢。因此分给奴婢的土地实际上就是分给世家大族的,是政府在变相讨好世家大族。

        实际上,这是整个南北朝时期不管是北朝还是南朝都没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必须依靠世家大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世家大族,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

        世家大族

        据我所查,世家大族在西汉就出现了,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有一个很有名的政策,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汉武帝开始,很多官僚都是因为对儒家经术的学习而致身显通的。他们发达之后,就像我们现在愿意让考上名校的人当老师一样,那时候的人也相信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经术起家的秘诀。而那些发达的人也愿意外出讲学,因为名声在外,所以人们都纷纷慕名而来,他们的弟子很快就成千上万。

        他们的弟子一旦发达,走上仕途,他们就会感谢他们的老师,就会和他们的老师成为一个小的集团。此外,同学之间如果发达了,一提你是谁谁的老师,可能不是同一届的学生,但是一听是同一个老师,那就是师出同门,他们也会连成一个小的集团。

        那些发达的人,他们的子孙也同样会继承家学,只要是学的不是一窍不通,就能够继承家父的官爵,这样一代一代慢慢积累,就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局面。然而,世家大族的势力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是在三国曹魏时期开始的。

        在曹操死后,曹操的儿子曹丕为了登上皇位,他决定依靠世家大族的势力,在这个时候世家大族已经很有发言权了。

        当时的世家大族自我介绍的时候一般都是地名加姓氏,例如曹操的最重要的谋士之一荀彧,就是世家大族,他就是颍川荀氏,他不同意曹操受九锡之礼,虽然曹操把他杀掉了,但是曹操也因为没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而失去了称帝的勇气。

        汉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是这样的,政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在它管辖的范围内搜索这样的人才,比如需要直言敢谏的人,就给地方下达任务,在各个辖区搜索这样的人,推荐上去。征辟制就是中央有一个空缺的官级较高的职位,在卑微的小官小吏之中挑选优秀的人,给他们大官做。可以看出,这种选官方式是很马虎的,世家大族给自己的亲戚打通关系做个官也是不难的事情。

        接着说曹丕,曹丕为了讨好世家大族,完成自己称帝的愿望,发明了一种制度,叫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就是把各个地方选出来的人才分为九等,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样一分级别,看起来是更加容易挑选人才了,等级高的就让他做高官,等级低的就让他做小官,看起来也比较公平。

        但是实际上这个制度是非常不公平的,为什么?因为这九个等级的人都是由叫做中正的官员选出来的。各州的中正叫大中正,各郡的中正叫中正。曹丕的骚操作骚就骚在,他让这些中正都出自世家大族,所以这些来自世家大族的中正在排列等级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人排在上面。这就是把选官制度的不公平公开化,只有这样,让那些世家大族的大爷们开心了,曹丕才敢登上皇位称帝。所以逐渐就形成了一个有名的现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世家大族除了出身于官僚之外,到东汉末年的乱世之后,很多都是从商人完成转化的。商人通过经商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就搞买卖土地的产业,获得土地后他们就完成了第一步的身份转变,变成了地主,或者大地主。

        他们通过购买拥有了合法化的土地,而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是没有分得土地的,没有土地的人也需要吃东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给地主家打工。打工者们得到的很微少,只是能够填饱肚子而已,而土地获得的收入就归入地主的口袋里了。不付出太大的代价就有能有干活的劳动力,所以地主就会拿个大喇叭放在门口天天喊着招工,招工,大量招工。

        有的人甚至原本自己有土地却不种,去给世家大族干活,这是因为什么?不是因为世家大族能给他们发更高的工资,而是因为政府给他们征收的赋税太高了,他们交完赋税甚至自己都吃不饱。而在世家大族这里至少还能够吃饱饭,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他们不得不选择能吃饱饭的那一个。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