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第三章 牢洞 (1 / 5)
在秦岭东侧的群峰之中,虎头山其实算不上高大,但胜在险要。虎头山山巅三面都是绝壁,只有南边有条宽数尺、可供人马并行的登顶之路。这种既不用费力攀爬,又可以据险扼守的“聚义”地,对落草山贼们自然会有非凡的吸引力。
虎头山山顶的东崖边,绝壁如刀斧劈过一般,直落万仞崖底。只有一块巨石突出少许,好似一只石楔牢牢斜插在崖壁上,略显得有些突兀。离巨石约七、八尺高的山顶上,竟安放了一只仅能容两、三人的吊篮。
徐若望就站在那吊篮旁,迎风而立。身后火光越来越盛,不时耳边传来一阵阵惨烈的呼号,零星还夹杂着几声厮杀。往下望去,隐隐可见那块略突出的巨石的内侧露出的小半个洞口,想必便是那大当家所说的隐蔽的牢房了。于是他便略微探出一些身子,仍未能看清洞口的全貌。而洞口的正前方,便是那块突出巨石的顶部,能容三五人落脚的地方,再往下便尽是乌漆嘛黑的,根本看不到底。
徐若望暗道:“好一座隐秘牢穴!若不是听那贼人头子提起,又有这吊篮指引,如何能轻易寻得到?只是不知道下面关押的是些什么人,怎么会有那道奇异的气脉存在?”于是神魂微微一动,想要再使一回“存真诀”往洞口里查探个清楚。
按理说,山顶罡风力劲,洞里流散出来的气象必然会立即被罡风吹散,极难感知一二。倒是离洞口越远,尤其在下风处,探知到那一缕气脉的可能性才越高。如今徐若望身处上风处,必然是无法使出“呼吸外气上泥丸,神魂意动辨根源”的感气法门来查探了。就像在湍急的河道中行舟时,突然发现一侧山崖有座山洞,顺流而下时往往会错过,因为很难控制住船速和方向进去一探究竟的,倒是逆流而上的话,凭借足够的实力和耐心反而能够做到。
其实运用神魂一道讲究极多,毕竟神魂脆弱,一有不慎便会受损。例如在那终年冰雪皑皑的昆仑山上,每年总有会有几个练功时岔了寒气,因此冻伤了神魂而变得呆滞的昆仑派弟子。又如丐帮功法,从来都是“强练体、晚练气、不练神”,还不就是因为常年身处污秽之地,若被污秽之气侵蚀了神魂,性情往往会变得极为癫狂。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龙虎山天师门那本叫神霄五雷经的高深心法,书中记载了一种主动引雷淬炼神魂、感应天机的修炼法门,相传修为到高处能通鬼神、役雷电。只是两百年前一名依法修行的弟子被雷劈死后,便再从没听说过有谁去练过了。
因此就神魂探气一道,便有“雷雪不探,寒暑莫贪;脂粉勿窥,污秽止眈”的禁忌,是很有道理的。
但徐若望可以不用讲这个道理,他已将存真诀练到“凝神”境,便能将神魂凝聚成型,并由内息元气包裹和牵引着,在摒绝外气的情况下短暂离开泥丸宫,像放纸鸢一般随心查探方圆数丈的每处细节。
当然此法也极为凶险。若是元气不够精纯,或者不够凝实,后果便是外气能够侵透元气伤及到神魂。甚至于牵引神魂的元气,一旦受不住外气的刀劈枪凿而崩散,那么泥丸宫就再也无法感应到神魂的存在,便可真是身死道消的结果了。
好在徐若望在少阳派至高内功周天功上的修为也颇为高深,他熟练的从绛宫气府里匀出一小股极精纯的元气,将神魂小心重重包裹好,紧贴着崖壁缓缓探出,一点点延伸着接近洞口,就好似爬山虎生长一般。此时山顶上虽寒风刚劲,可这缕游离在徐若望体外的元气,却真的像崖壁上生了根一般,无法撼动半分。
如此过了莫约小半柱香的功夫,这缕元气已探到距离洞口不到两尺的距离了。
就在这时,洞口之上好似生出了一张无形的气盾,竭力抵挡着元气的前进。如此拉锯僵持了数个回合,仍是毫无进展。徐若望心生疑惑,便将脚边的一粒碎石轻轻踢下崖去,却见石子毫无迟滞的穿过那似有气盾之处,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夜色之中。
徐若望不禁恼极反笑,暗自冷哼一声,道:“好,好,看来这洞里果然藏着个有本事的世外高人,肯屈尊藏在牢洞里,真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可我倒要扒开看看,这遮遮掩掩的下面,究竟是个什么神仙!”
说罢,一道锐气从气府中迸射而出,沿着外放的气脉一路冲到最前锋处。好似一队冲阵的骑兵,一击之下竟在那张气盾上凿开了一条极小的缝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