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终如愿远泽进学校 修板车撞坏自行车 (1 / 5)
正月十三早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张新民对大儿子说:“吃完饭后,你去一趟周庄,到你表舅家,就说过年了,请他下午来家里喝酒。”张远泽愣了一下,心里似乎明白了,忙点头说:“跟他就说这个吗?还有别的话吗?”母亲刘兰景补充说:“你跟他说,就说你舅舅也来。”刘兰景在想,这样说他该不会拒绝了。“还有,你得要他答应了你再走,不答应来就不走。”母亲又追加了一句。张远泽眨巴眨巴眼睛,没说什么。他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周家树表舅可能不想来,是得跟他耍赖皮磨一磨才行。
张新民喝着碗里的玉米糊糊,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将手里的大白碗放在饭桌上,说:“干脆,大平去了周庄他表舅家后,直接去大滩村把他舅舅接来吧。”刘兰景想了想,说:“嗯,这样也好。是大平要去学校教书,他去跟说更好,比二平去好。”原来夫妻二人商量好了,计划让大平去周庄请表舅周家树,让二平去大滩村接舅舅。舅舅刘敬阳是杨集中学的教导主任。
张近泽拿起一块煎饼,看了看形状,知道这是母亲从外面要饭得来的煎饼,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是卷上一点干辣椒炒咸菜吃起来。心说这哪里是算卦,这是去要饭啊。侧过头低声对坐在身边的张远泽说:“大哥,我说过了,你也跟俺娘说不要再出去算卦啦。”张远泽点点头,放下手里的筷子,沉默了一会儿。一家人都不再说话,只听见碗筷声和咀嚼声。
早饭后,张新民去了屋后边,来到李知文家,跟他说了来意。李知文住在他家北边,受到张新民的邀请,只是客气一下就欣然答应了:“表哥放心,我一定去。”李知文也在张庄小学教书,很愿意前来作陪。
到了下午,李知文先来了,坐在堂屋里跟张新民拉家常,说到刘兰景出门算卦的事,都会心地笑了,笑声背后难免丝丝酸涩,却也不以为意。他们俩年龄相仿,相差只有两岁。两家相距很近,从小玩到大,共同经历了太多艰苦和磨难,也算是患难之交了。张新民出生那年,正赶上台儿庄战役打响的时候。后来日本人占领了山东南部地区,很多人在逃难跑反,战乱年代出生的孩子能够存活下来也算是个奇迹。
日本投降后,山东南部成了国共两党拉锯争夺的重要地区,**军队做出让步后,**军队占据了这里,一些还乡团紧随其后,开始了一场清算。许多激进的农民被杀害和活埋,其中不乏**人。三年后,风云再起。**军队节节败退,从北向南一路败逃,来到这里。正准备埋锅造饭,忽闻对方的军队追来了,一个个在惊慌中胡乱抓了两把半生不熟的饭撒腿就跑。**的军队终于重新返回这片土地,面貌随之焕然一新。老百姓群情激奋,开始对**残余势力和部分没有跑掉的还乡团成员们进行抓捕和反清算。为了保住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许多年轻人纷纷加入队伍。
没过多久淮海战役爆发,各家各户都住满了伤病员。有的伤员忍受不住疼痛,撕心裂肺的哭嚎。由于伤员太多,缺医少药,许多伤员没有被抢救过来,尸体临时摆放在院子中和小路边,等待运往墓地安葬。这样的情景见得多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已经习以为常,不再害怕和胆怯。十多岁的张新民带着李知文跑前跑后,端水拿药,送信传话,就像大人们一样紧张忙碌。
全国解放后,在轰轰烈烈的大变革中,张新民和李知文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他们算得上是新中国的见证者。人的一生能够有这样的经历的确是惊心动魄,却也是幸运的。
李知文在小时候也读过几年书,写得一手好字,在张庄小学当老师,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没有升迁也没有换地方。他满足现状,乐观开朗,高兴之余常常为学生拉二胡。这时候总会有一群小学生围在旁边,深受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李知文中等身材,长相斯文,说话声音不大,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大概是在学校的缘故,皮肤很白。也有人说这是遗传,家里几代人都是白皮肤。李知文家里负担也很重,一家九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刘兰景抽卦的本事还是跟李知文两口子学的呢。这几年,每到冬天,他常常用胶车(手推车)装满一车附近土窑里烧制的盆盆罐罐,推到东海县或者沭阳一带去换粮食,当然也可以换钱。以前不敢干,偶尔偷偷摸摸干一回,因为这是投机倒把,要是被人抓住那就惨了,少不了挨批斗。自从**被打倒后,他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可能是他对社会变革知道的多,理解的快吧。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刘敬阳和周家树陆续来了。他俩都是骑着自行车来的,车把上都挂着一包点心。张近泽见了主动上去打招呼,张远泽更是笑容满面,忙着将自行车给推进家里的院子中,小心翼翼地放好。他知道这次对于他太重要了,跑前跑后的忙活,根本看不见往日的懒散劲,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张近泽见大哥这样勤快,笑了笑,走出大门外,找他的那些伙伴玩去。弟弟们早已不见踪影,也不知道都干什么去了。
刘兰景变戏法似的,居然炒了六个菜,简直太奢侈了。炒好的菜陆续端上了桌。只见一碟炒藕片,一碟花生米,一碟豆腐炒豆芽(菜里放了一些干红辣椒),一碟油炸菜丸子,一碟回锅肉,最后是一小盆炖鱼,里面放了不少的豆腐和一些白菜,自然也放了干辣椒。山东人爱吃辣的,鱼里不能缺少辣椒。
这在当时算得上很丰盛。张新民笑着招呼几位贵客落座,当然是按照长幼顺序坐到该坐的位置。张新民坐在北面正中,右手西边是李知文,左手东边是周家树,刘敬阳谦逊地坐到了南边下首位置,他这是来到自己的大姐家里,年龄比他们三位都小,这个位置倒也适合他。张远泽则是在西南角下首作陪。张新民好久没这么开心了,他心里想,能把这几个人叫来家里喝酒,大儿子进学校教书就更进了一步,甚至会很快如愿。他见张远泽依照顺序都给满上了酒,笑着招呼大伙共同端起酒杯。
周家树站起身,冲着锅屋大声说:“表姐没来呀,表姐过来一起吃吧。”李知文和刘敬阳二人也站起来。张新民示意他们坐下,微笑说:“她还有事,不用管她。”刘兰景在锅屋里听见了,伸出头来笑着说:“表弟你们快喝吧!菜凉了还得热。我把米饭蒸了。”那时候能有大米饭吃,是很荣耀的事,刘兰景说得很响亮,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这锅里的大米很有来历,是这家给一把,那家给一捏凑出来的。是她昨天走了上百里路背回来的小半布袋大米。这事她知道,外人不会知道。
周家树等人这才坐了下来,端起酒杯。其实,他们都知道刘兰景不会过来一起吃饭。山东人习俗就是这样,家里来了客人,女人和孩子都不到桌子上一起喝酒吃饭。但是客套话必须要说的,这也是山东人的礼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