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 (3 / 3)
路过三里河,黎铭接到了单位同去的工作队长魏青的电话,“明早提前一小时走,五点半出发,楼下等。”黎铭看了看在橘黄的柔光里的单位大门,像个矍铄的老人看着出征的战士,不语,却深藏这祝福。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黎铭感慨自己的幸运,能够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
各自回家,黎怀民还坐在客厅里看着报纸,暖黄的灯映着父亲温和的面容和背后喜庆的窗花,曾经阔步疾行的军医已经老了,等候的温暖、抱负的急切和不能陪伴的担心一起袭上黎铭的眉间心头。轻轻地挨过去,想再聆听父亲的叮嘱。
黎怀民拿过凉水杯给黎铭的瓷杯里倒满水,轻轻的搅拌着,端给黎铭,水温刚刚好,浅黄的蜂蜜显然是父亲早就准备好的,黎铭看着一直跟着自己的“为人民服务”的瓷杯,崇敬的思绪从心底蒸腾起来,无声的关怀从喉间一路润泽到肺腑,黎铭觉得自己整个人变得虚无又充盈在整个空间中,自己是父亲生命的延续,有一瞬间,他觉得有些精神和善良也是可以延续的,不曾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光转,而消瘦老去。
“时代终究是你们的,我所有的经验都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彰显,铺就了现在的基石,岁月淡去,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不必执拗于固有的思维,你生性善良,为人公正,有这些就够啦。
“每个人活着,身躯有一个支点,可以行千里路;精神有一个支点,可以不忘初心;处世为人都有支点,可以善始善终。扶贫也有支点,这个支点,我想应该是立足‘贫’字的精准,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早点休息吧!”
黎铭释然了,当时主动请缨,也是因为坚信有这样温暖的家庭在背后支持着自己吧。更深月半,梦游阑干,流霜渲染了冷峻的夜。
魏青看着魏子初书桌前一排整齐的奖杯,又一次不能看见孩子抱着奖杯回来带着骄傲和坚毅的笑容,他的怔愣带着豁达的自信和从容。
六点,王谐开车送魏青和黎铭去机场,路过**广场,黎铭降下车窗,庄严的国歌声响在恢弘的历史中,雄浑壮阔,清冷肃穆,仿佛万物的初始和更迭都在生生衍息,高华而不容亵渎,人是多么渺小而又磅礴的力量啊,能够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又能凝聚在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实现一个几千年不曾实现的壮阔梦想。升起的太阳拉开纤长的红线和飘扬的国旗平衡,映在黎铭的眼里,带着刚毅,带着果敢,魏青和黎铭一路向南。
打开遮光板,黎铭看着高低不一的云彩,心想,高度或许真的决定真相,站在贫穷之外,才能看清贫穷的千面,探求它的本质核心,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也只有走进,体会它艰涩的环境和生存的无奈,才能看见纷繁芜杂中,看清贫困从时间贯穿和空间牵连的因果联系。机翼划过的痕迹拖长了云雾的姿态,聚散无心,凭谁攻取。
穷苦,也或许不是它的本意,只要足够的时间,也可以慢慢的自我富足,只是这个人口大国,再经不起太久的等候,终点如果始终如一,回头搀扶是仁是义也是忠孝。国家的制度、文化、道路都是长足发展、共享成果的齐头并进,是没有一个民族掉队的执手向前,是没有一个短板掣肘的全面发展,是共赴小康的梦想实现。只是态度、方法、意识、机制,还有什么遗漏的?单调的轰鸣声鼓噪着,抓不住若隐若现的思绪的黎铭有些懊恼。
俯落的眩晕收起山长水阔的思念和此去万千的踌躇,机轮落在狭长的跑道上时,只有气壮山河的豪情。
来了,丽江的土地,永胜的山水!黎铭和魏青都有些轻微的高原反应,胸腔和脑海里似乎都有一层撕不开的云雾,挤压着肺腑。
云南,丽江,三义机场外一排玉兰花开得光润明媚,和北京的紫玉兰并无二致。路边,带着高原独有的黝黑面孔的人们,悠闲的聊着天,你若询问,他便用浑厚的嗓音回答一二,你若不问,也只是一个回眸浅笑而已,不卑微不倨傲,看惯了来往熙攘的人群,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似乎不会造成太多的影响,仿佛相依着这座城市,又游离着自己的精神,一切那么安详,那么和谐。
王程等在机场外,迎接新来的同事,听着久违的乡音,谈着熟悉的轶事,指点着江山寥廓,勾勒着雄伟抱负,山回路转,东向而行。
魏青来了,黎铭来了,一百公里外的永胜县,天空湛蓝如洗,干涸的土地等待着一场春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